Qnews|成都一岁男童被母亲打进PICU:众多微信群友请律师支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2 11:39

6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成都犀浦某小区一名1岁男童遭生母虐待,被送往医院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引发关注。7月1日,成都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发布通报,证实上述消息。与此同时,成都数百名“爱心妈妈”也行动起来,希望能够为受害男童瑄瑄(化名)提供一些帮助。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爱心妈妈”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即聘请专业律师依据“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下,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帮助瑄瑄获得更好安置。委托合同中,她们特别要求,在向有关部门提出呼吁和建议时应避免形成行政诉讼;一旦发现有以瑄瑄名义进行的诈捐等活动,受委托律师有义务协助举报。

此次委托发起人、“爱心妈妈”露露(化名)表示,之所以选择委托律师,是希望帮助瑄瑄获得更好安置,而不是简单捐钱、捐物。

8月12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受委托方、四川卓宇律师事务所万淼焱律师处了解到,目前在成都当地民政、妇联、公安等部门协调推动下,原本为“黑户”的瑄瑄已经随父上了成都市区户口;高额医疗费用成都民政部门在支付;案发地郫都区妇联还帮瑄瑄向法院申请到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同时,生母所涉嫌的虐待儿童罪刑案正在依法合规侦查中。

万淼焱律师说:“虐童事件发生后,往往涌来巨大的社会爱心关注。但是除了对施暴者的愤怒情绪和捐款捐物以外,其实更应着眼的是孩子的未来。我们所做的目标是让瑄瑄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作为一名普通的孩子长大,只经历普通人的悲欢。不因他幼年的悲惨遭遇,烙上‘惨遭亲妈虐待的孩子’标签,甚至成为某些人的‘摇钱树’。”

一群特殊的委托人

据郫都公安官方微博7月1日通报,2020年6月25日19时许,该局接成都市某医院报警称,该院收治一名男童,全身有多处瘀伤。警方赓即开展调查。经初查,受伤男童黄某某(1岁)系嫌疑人邵某(女,四川广元人)之子。当日10时许,邵某在家中殴打哭闹不止的黄某某,后将孩子送至医院救治。目前,黄某某无生命危险,伤情趋于好转。该局已立案侦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通报中提到的1岁男童就是瑄瑄。6月下旬,因为一则“1岁男童被生母打进PICU”的消息,许多人开始关注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并为他的安危牵挂不已。

7月25日,四川卓宇律师事务所接受了一份关于瑄瑄的特殊委托。委托代理合同要求,指派律师需与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具有儿童保护法定职责的部门联系,在为瑄瑄提供帮助过程中提供合法、专业、理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律师提供的专业意见和解决方案,应当为当前情况下,瑄瑄在“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下,能够得到的最佳救治、安置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委托人并非瑄瑄的亲属,而是“瑄宝工作群”的800名爱心群友。

对此,合同中注明:“委托人参与瑄瑄小朋友的救助,其法律地位来源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所界定的负有保护未成年人普遍性义务的‘其他成年公民’。委托人因与瑄瑄小朋友不具法律上的亲属关系,作为社会爱心人士,亦只能行使公民监督和建议权,向公权力机关或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单位、组织、机构提出呼吁或者建议,所以本案避免形成行政诉讼,而尽力以非诉讼方式完成。但是,当信息公开、投诉、行政诉讼等合法手段成为必要时,乙方指派律师不得拒绝。”

爱心一定需要捐款体现吗?

此次委托的发起人露露在接受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采访时介绍,之所以想到要请律师,缘于自己几年前的一段经历。

她介绍,2014年自己刚刚回国不久,通过朋友圈看到一则求助信息,“和瑄瑄的情况类似,是一对双胞胎被虐待住院,说得特别惨,当时就很心疼。因为当时孩子住的医院离我家比较近,所以我就专门去了一趟医院,想着把孩子的医药费先给结了”。到医院后露露发现,已经有不少爱心人士赶到了病房外,希望给孩子捐钱捐物。此时一位熟悉的医生拦住露露,并告诉她,孩子的医药费一直没有拖欠过,由于爱心人士的扎堆儿,反而造成了孩子治疗的困扰。

得知这一情况后,露露暂停了捐款,而是和另外两位爱心人士以及一名媒体记者,一起赶到了受害儿童的家里,希望能够了解具体情况。“去了后就发现,孩子的家庭情况确实很复杂。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父亲有酗酒的问题,几乎不回家。家里只有爷爷和太奶奶,靠低保维持生计。平时就是年迈的太奶奶照顾两个孩子。”露露说,见到孩子家里情况后,自己突然意识到,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当下的医疗费或许并不解决问题的核心,后续谁来照顾孩子才是最大问题。“当时据我了解,给孩子的募捐就已经有十几万了,两个孩子伤情不重,完全可以支付。但孩子出院后怎么办?谁也没有主意。”

露露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此后自己了解到,孩子住院后不久外婆突然出现,并自称之前不知道女儿和外孙过得这么惨,之后会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当时感觉很不靠谱,女儿生孩子这么久了,外婆从来没有关注过,捐了十几万了,突然出现。但我们毕竟不是孩子的亲属,所以也没有办法去过问。再过几个月再去看时,一家人已经人去楼空,孩子怎么样周围人都不清楚。”

露露说,正是因为这次经历,在接触瑄瑄事件时,自己提出了“不要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要通过合理方式,推动孩子获得最好的安置”的想法。此后这一条也被写进委托合同:当发现任何有以救助瑄瑄小朋友名义实施的诈捐、爱心募集款物被挪用等情形时,乙方指派律师有义务帮助委托人向相关部门举报。

受害男童已落户成都市区

露露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一开始自己提出不捐钱时,曾有网友提出质疑:“不捐钱孩子吃什么?你知道一罐奶粉多贵吗?”当时自己反驳说:“我就是开母婴店的,孩子缺奶粉我会及时去送。”后来,她从医院打听到孩子可能需要水解奶粉,便连夜从供货商处订购了一批,“但其实当时孩子的身体情况也喝不了奶粉,主要是输液保证营养”。

之后越来越多的“爱心妈妈”开始就理性跟进瑄瑄事件达成共识,最终共同决定为此委托一名专业律师。“委托费用为5万元,另外加1万元的出差、文印等费用,当时是群里300多名妈妈凑的,虽然还有其他妈妈也想参与,但因为钱已经凑齐,就停了‘众筹’。不过仍以800名群友的名义进行委托。”

8月12日,四川卓宇律师事务所万淼焱律师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接受委托后,自己和同事一方面专门前往了当事母亲家乡,以了解事件背后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联系了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就瑄瑄的救治及后续安置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建议。她介绍:“瑄瑄妈妈的情况比较特殊,她本人还是未成年人,而且原生家庭也很令人同情。她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去做一名母亲,如何去爱孩子,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想把更多精力放在所谓的‘追责’上面,而是希望能够尽可能帮瑄瑄选择合适的安置方案。”

据她介绍,目前瑄瑄仍在医院进行救治,生命体征平稳,将于近期从PICU转到普通病房;在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由民政部门兜底;在妇联的促进下,法院向涉事母亲出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确保其不能靠近瑄瑄;同时,在成都多个部门的协调会商下,瑄瑄已经落户成都,“未来瑄瑄可能还要面临后遗症、遗传病等问题,有了户口,成都市政府就有了提供救济的基础”。

万淼焱律师表示,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对被虐待儿童的救济途径,但很多爱心人士可能并不了解,在作决定时很容易被情绪影响,而自己和同事的工作就是根据现有规定,为瑄瑄争取最好的安置方案。“每次一有虐童事件,很多人都恨不得判虐童父母死刑,但泄愤后孩子何去何从反而很少得到理性思考。我们的意见是,在政府有能力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政府的帮助;政府能力顾及不到的地方,社会公益机构可以补充。”

“希望瑄瑄能够成为一个普通人”

万淼焱律师透露,目前自己已经提交了建议,希望民政部门可以考虑在瑄瑄出院后承担起瑄瑄的监护责任。“瑄瑄妈妈涉嫌刑事犯罪,爸爸有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能由国家直接担任监护人会是更好的选择。等瑄瑄爸爸妈妈学会爱孩子后,可以给他们探视权,保证他们的权益。”

她介绍,在接受群友们委托后,自己除了瑄瑄案,还承担起了另外一起虐童案中三名受害儿童的法律咨询工作。“说是一份委托,但其实要干四个人的事。而且这个费用对我平时的代理费用来说,也算是很低了。之前我也做过大量的免费帮助,这次之所以选择收费,一是因为‘爱心妈妈们’有为专业付费这个意识,二是自信自己的专业素养。”

对于瑄瑄,她几次提到,希望瑄瑄能够成为一个普通人。“很多虐童案的受害儿童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被烙上‘惨遭亲妈虐待的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其他人利用,拿他童年的悲惨遭遇作为‘摇钱树’。相比这种情况,我们更希望瑄瑄能够成为一个普通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只经历普通人的悲欢。”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孔令晗
编辑/倪家宁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男童几次偷拿母亲手机“刷礼物” 退款后又打赏14万 家长二次追回未获法院全额支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8
成都咬伤女童狗主人已被刑拘 家属发起网络筹款 6小时8万网友捐款200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江苏6岁男童被生母虐待致双腿截肢案将开庭 男童父亲:孩子已安装假肢 不愿意提妈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男童在游泳馆溺亡 数分钟无人发现并施救 周围的人是否担责
成都商报 2023-10-11
济南6岁男童重度烧伤 千里转运来武汉救治 34天12次手术 父亲两度割头皮救子
武汉晚报 2023-04-07
男童遭车祸 保险公司拒赔爱心捐款部分!为爱筹款如何守住“爱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8-11
Qnews|成都一消防员妻子突患白血病 获众多网友捐款相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4
Qnews|高三女生18岁生日请152名环卫工吃饭当成人礼 母亲:从小带她做义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