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特色留白增绿 史家胡同又添6座微花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5-14 22:00

马桶变身文艺花池,老砖瓦砌出漂亮花坛,空调水收集搭建浇灌系统——春光明媚的五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联合团队(下文简称北规院央美联合团队)与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史家社区居民联手共建,改造了家门口6座别具匠心的微花园,为美丽的胡同又添新景致。

5月14日下午,参与微花园共建的叔叔阿姨们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等待微花园评比的结果出炉,最终四户居民捧回了“大奖”——生活美学家证书和一套绿植小工具。叔叔阿姨们表示,愿意做胡同景观主人翁,长期、持续地把花园维护得更美好。

俗话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美好的绿化景观自古以来便是胡同美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寄托着胡同居民主动美化身边环境的愿景。在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北京城市新总规“加强城市修补、坚持“留白增绿”、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思想指导下,北规院央美联合团队和朝阳门街道、史家社区密切关注老城胡同内居民自发营造的微花园、微景观,试图探索如何利用好居民自身热爱园艺种植的积极性,实现参与式的街区景观更新与共治。

2017年起,北规院央美联合团队以朝阳门街道为基地,组织当地居民开展了“旧物改造盆栽工作坊”“微花园景观设计工作坊”“胡同里的微花园参与式设计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与街坊邻里探讨共同提升胡同微景观的可能性。2019年,持续的社区培育孵化成为落地行动,联合团队在朝阳门街道、史家社区的支持下,与6户居民建立合作,针对胡同、院落内的公共、半公共空间开展参与式设计,亲手重塑家门口的微花园、微景观。

项目中,联合团队各自发挥所长,北规院利用作为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的长期在地优势,负责居民发动和实施规则的设计;央美团队发挥艺术与景观设计专业优势,与居民开展一对一的设计、施工和种植指导;街道和社区则为项目提供了居民协调、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坚实支持。为了加强试点项目的示范性、可复制性,联合团队提出了低成本、旧物利用的改造原则,鼓励居民利用大杂院中占据空间的碎砖瓦、旧盆罐装饰微花园,在降低实施成本的同时也腾出了院落空间。其次,改造全过程由居民自主报名参加、深度参与设计、亲自动手实施,希望通过充分的公众参与,催生居民自发长期维护花园环境的积极性,让大家珍惜共同的劳动成果。同时,团队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景观艺术提升方面的美学指导,亦从植物搭配、雨水利用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制定了专业的改造方案,营造既美丽又实用的微花园景观。

改造开始后,很多叔叔阿姨发挥自己常年照料植物的经验,给北规院央美联合团队提出了“挑战”:“别看冬天胡同里光线不错,到了夏天树叶长出来,这里光照很差,一定要选择喜阴的花。”“这里土质不好,不能种根太深的植物。”“北京冬天太冷了,微花园里的花得能耐寒。” 

为了设计出最适合胡同的微花园,联合团队和居民开展了好几轮调研和讨论,胡同居民们对微花园越来越期待。施工前,年过80的居民专门清理了门前的过道,有人主动提议把院子里的煤窖拆掉,给邻里共同的微花园腾出地方。施工当天,原本晴朗的天气说变就变,忽然下起雨来。但大雨浇不灭胡同居民和规划师、设计师的热情,大家举着伞、冒雨施工,赶在最适合种植的春季,让微花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微花园们一落成,就“遭到围观”,有小朋友拿着儿童相机来拍照,也有平常不聊天的邻居专门来问:“这是什么花啊?真好看。”第一批参与微花园的叔叔阿姨主动变身宣传员,自豪地给街坊邻里介绍:“这是咱们社区跟北京市规划院、中央美院,一起给咱们胡同做的微花园。以后还有机会,欢迎大家报名!”

提到微花园往后的日常维护,参与改造的宗阿姨说:“微花园虽然小,但街坊邻居一开门就看见花花草草,心情特别好,经常过来坐坐、聊聊。北京天气干燥,我用塑料瓶改造了个喷水壶,每天给花园浇水,辛苦点也不怕,就当是运动了。” 

借助胡同微花园实践,北规院、央美与朝阳门街道共同摸索出一条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工作路径。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责任规划师赵幸介绍:“我们试图通过责任规划师长期在地的观察与交往发现社区居民的兴趣和需求所在,通过工作坊、展览等一系列手段凝聚和放大共识,将其孵化成为共同期待的落地行动,驱动街区居民在规划设计引导下开展自发、有序、良性的街区环境微更新。”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的侯晓蕾老师说:“在长期研究老城景观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胡同居民自发种植的宝贵意义,适合的景观绿化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胡同空间形象,改善微气候环境,还可凸显胡同气质与风格,承载传统与文化。而与居民共建共治微花园景观则不仅是实现城市留白增绿、街区有机更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社区营造的有利契机。” 

作为本次微花园实践的支持方,朝阳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哲指出:“微花园改造的实施是朝阳门街道、史家社区和北规院责任规划师、央美师生团队长期孵化酝酿的成果。2018年街道搭建了东四南精华区治理创新平台,一方面引入专家、合作方资源为街区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积极孵化落地项目,支持各方共同开展创新实践。相信在政府、社会、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像微花园一样接地气、有人情味儿的街区更新实践会陆续落地,为居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毛羽

相关阅读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6处小花园将成为胡同新景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看表演、吃糖葫芦、逛市集……到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感受小年庙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10月完工!副中心这里将添“如意花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3-08-06
700年史家胡同!京味又回来了
BRTV新闻 2023-06-07
拐角遇到美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推动无序裸地变身“微花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7
东城区东四街道“见缝插绿” 胡同微花园成为老街坊的幸福依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新时代的北京味儿 | 史家胡同里看古都,从这里看到对北京的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2
老胡同再添新花园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2022-09-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