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视点|情绪价值如何重塑新消费生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11 08:34

商场里,年轻人围在潮玩柜台前挑选盲盒;写字楼旁的疗愈馆内,上班族正体验着芳香SPA;社交平台上,玩家们分享着金属玩具的改装心得。这些看似分散的消费现象,实则指向同一个趋势——情绪消费正在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据《经济日报》报道:从泡泡玛特的潮玩热销,到老铺黄金的文化赋能,再到疗愈服务的兴起,情绪价值正从消费市场的边缘走向核心。

情绪消费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回顾历史,上世纪的家庭“四大件”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今天的潮玩、疗愈服务则直指现代人的精神诉求。淘宝平台“娃圈”商品成交同比增长超50%的数据,疗愈服务搜索量激增428%的现象,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当代消费者正在通过购买行为来应对孤独感、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年轻人购买棉花娃娃,除了被其可爱造型吸引,更看重它提供的情感陪伴功能。这种消费行为的转变,清晰地标志着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的重要升级。

情绪消费带来的不仅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催生了全方位的产业创新。泡泡玛特海外收益激增475%的亮眼表现,老铺黄金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案例,以及EDC玩具巧妙融入国风元素的尝试,都充分证明情绪消费正在推动产品设计走向文化回归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变革。现代商家已经超越简单的商品售卖,转而构建完整的情感生态系统——从为玩偶配套设计的娃衣、展示盒到安全座椅,从疗愈SPA延伸出的冥想课程到配套产品,产业链的持续延伸使得情绪价值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商业模型。这种创新不仅极大丰富了市场供给,也为传统文化找到了与现代生活接轨的表达方式。

然而,情绪消费的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电商平台上,各类主打情绪价值的商品琳琅满目,价格跨度从几元到数万元不等。线下情绪服务项目销量亮眼,但个人信息泄露、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价格不透明、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乱象时有发生。例如,部分“疗愈服务”夸大疗效,宣称“一次冥想治愈抑郁症”。更值得警惕的是,盲盒的成瘾机制设计、疗愈服务的虚假承诺等现象,不仅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从长远来看也会削弱市场的健康发展潜力。这些都提示我们,情绪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

要确保情绪消费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行业内部应尽快建立科学分类标准与效果评估体系,严格区分娱乐性产品与医疗性服务,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其次,电商平台需要加强数据监管,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避免过度放大消费者的冲动购买倾向。最后,消费者自身也需保持理性认知,明确情绪消费只是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

面向未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情绪消费在规范发展中持续释放“悦己能量”,避免沦为资本逐利的新工具。这需要商家坚守产品初心、平台履行监管责任、监管部门完善制度保障、消费者保持理性判断。只有当消费既能满足物质需求,又能滋养心灵,社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平衡与和谐,正是情绪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文/皖中客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读北京 | 老字号拥抱变化解锁消费新场景
北京青年报 2025-07-24
半两财经|大消费复苏 新消费崛起 资本市场消费板块成“宠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21
挖掘情绪价值的经济价值
人民日报 2025-06-19
外资基金经理看“中国新消费”:女性情感消费推高估值 持续创新力是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6-12
景顺长城张欢解码新消费 消费者年轻化叠加质价比需求增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2
花钱请人陪聊、安慰、哄睡? 警惕虚拟情绪消费打“擦边球”
中国青年报 2024-12-27
高达3万元的“情绪消费”,人们在买什么
光明网 2024-11-23
情绪消费走热,监管亟须跟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