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亦庄的机器人产业正在快速崛起。8月9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亦庄正式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打造人机协同、沿用共融的全域实训场。加速让具身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磊介绍,北京亦庄正式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一是全区域开放真实世界数据采集资源。开放亦庄新城内商超、酒店、医院、药房、物流、仓库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PB级的数据池,开源开放高价值、标准化、可交易的具身智能数据集。服务全行业模型训练和本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首批20个具身智能的训练场,近百个点位将于本月内正式开放。
二是全链路赋能机器人二次开发生态。围绕机器人创新成果共享、软硬件集成协同、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培育,建设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创新者团队提供免费机器人通用本体、研发空间、算力补贴、敏捷开发等要素支撑,鼓励创新团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从代码到产品的全链路赋能。
三是全环节布局人形机器人高水平制造。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提供技术转化、工艺改进、形式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服务,强化人形机器人共性制造服务能力,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柔性生产模式,搭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提供标准件快速物流、非标零部件快速打样等服务,提升机器人研发生产协同效率。
四是全场景赋能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应用。持续推进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今明两年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的具身机器人应用需求。应用场景覆盖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医疗康养、市政管理等重点领域。目前已经在工厂、学校、医院、公园等场景实现了超千台机器人的示范应用。
五是全领域探索机器人新经济、新消费。打造全球首个具身机器人4S店,建设一站式综合展销服务平台,提供机器人融资租赁、保险等创新金融服务。举办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打造机器人参观、体验、销售、交付等一体化的消费新范式。开放机器人主题餐厅、示范机器人制备餐食饮品,提供机器人乐队、脱口秀等沉浸式交互服务。持续办好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机器人足球联赛等品牌赛事,持续打造国际范+科技范的机器人文、商、体、旅消费的新高地。
六是前瞻探索机器人社会治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类权益为前提,率先在特种行业、危险岗位、重复劳动等环节试用。探索形成有温度的机器人发展和应用模式。加强对机器人、具身智能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领域的理论探讨和体系构建,确保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
王磊表示,亦庄区已搭建起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创新平台,打造了“核心零部件+人形、工业、特种、医疗、协作、物流机器人”的“1+6”产业体系。集聚了星海图、北京优必选、安川首钢等头部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生产企业300多家。机器人产业规模超百亿,全市占比超过50%,逐渐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高地。
亦庄打造了产城融合的产业集聚空间,建设25万平方米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联合周边7.5万平方米现有的承载空间和44公顷新增产业用地,布局集机器人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商业消费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大道。提供56万平方米的产业人才住房和生活服务配套,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还打造了龙头引领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具身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开源开放,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自研“天工”机器人,实现全球首场半场马拉松完赛夺冠。打造了功能完备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唯一的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建设全市首个机器人柔性敏捷制造平台,人形机器人检验评测中心,对外开放行业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场景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2.0也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正式启幕。
目前,亦庄已圆满举办全球首个机器人半马、机器人足球联赛等赛事,王磊表示,“还会持续地办下去,争取能够越办越好”。亦庄区还运营标杆机器人孵化器,构建“成果转化+中试熟化+孵化加速+检验测试+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加速生态优化,打造了要素集聚的科技创新生态,支持百亿元的机器人产业基金落地,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推动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