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马致远》,8月6日起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登台,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该剧由北京京演文化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制推出,王甦执笔、褚江川执导。
现场,观众跟随马致远的人生起伏或悲或喜,尾声处,当《天净沙·秋思》再次被马致远唱响,观众对这位“曲状元”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领略到他作品中的文学魅力,更感受到他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风骨与柔肠。
据该剧出品人和总制作人申琦介绍,原创话剧《马致远》以“元曲四大家”之一,被尊为“曲状元”的马致远的人生轨迹为经线,以元代大都的社会图景为纬线,编织出一幅充满张力的历史画卷。从春日宴戏坊的才情初显,到与金纳兰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从为救翠荷秀向权贵低头的挣扎,到因作品被禁演而遭遇的创作寒冬;从永定河畔的《青衫泪》传唱,到京西村落的孤寂归隐……门头沟的妙峰山、潭柘寺等地标,更成为串联他人生重要节点的“精神坐标”,让历史人物的故事有了可触摸的地理印记。
该剧以“戏中戏”的结构,让观众既能窥见元代大都的市井繁华与权力交锋,也能走进马致远的精神世界。这里有《汉宫秋》的缠绵悲壮,王昭君的琵琶声里藏着文人的家国忧思;有《青衫泪》的泣血悲鸣,芙蓉秀的唱腔中凝结着乱世伶人的风骨;更有《天净沙・秋思》的千古绝唱,瘦马西风里,是这位元代文人对“出仕”与“归隐”的终极叩问。
导演褚江川以“现实主义为骨,写意手法为魂”的创作理念,让舞台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门头沟的山石、永定河的流水以写意布景呈现,配合灯光的明暗变幻,既勾勒出元代大都的时代质感,又暗合马致远的心境起伏。戏曲身段的借鉴、古琴与琵琶的配乐,更让“元曲”的韵律渗透到每一个舞台细节。
为呈现七百年前的角色群像,剧组集结了一批实力派演员,其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劲松与青年演员孙海涵共同演绎马致远,诠释其从意气风发到归隐淡泊的人生跨度;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孙德元饰演的燕王真金,将权力与文心的矛盾演绎得入木三分;而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的张巧饰演的芙蓉秀,则以灵动身段与婉转唱腔,让这位“以歌为刃”的名旦成为舞台上最耀眼的光……演员们在表演中融入戏曲身段与唱腔,让元代的市井气与文人韵自然交融。
据悉,该剧将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至8月10日,每日演出两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