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史文化学者,“中国好书”获得者,沈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武斌先生重磅新作《丝绸之路艺术史》,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该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全景式展现了从先秦到清末两千余年间,中西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相映生辉的历史华章。从远古彩陶的神秘纹饰到汉唐丝绸的华美绽放,从西域乐舞的翩翩而至到佛教造像的庄严法相,从阿拉伯工艺的精湛技艺到欧洲“中国风”的流行风尚,全面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中西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艺术交流置于历史地理、经济贸易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大量考古发现、艺术遗存和历史文献,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相遇、对话、融合的精彩历程。
作者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丝路书香等项目。武斌老师在讲述丝路艺术的源流、发展及交流状况时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在历史考古文献之外,还增添了很多笔记和传说,拓宽了丝绸之路的研究视野,也为东西方艺术交流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全书收录300多幅珍贵图片,覆盖纺织、瓷器、建筑、音乐、绘画、书法、雕塑等众多艺术门类。张骞出使西域壁画,“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妇好”青铜鸮尊,清代任薰的《瑶池霓裳图》,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郎世宁《百骏图》等等,诸多承载文明密码的艺术珍品高清呈现,让读者得以跨越时空,尽享丝路艺术之美。
本书还随书赠送清代焦秉贞的《耕织图》藏书票,丝路艺术壁画主题明信片,以及编者贴心为读者整理的丝路艺术发展脉络海报,让读者领略从先秦到清末中国丝路艺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中不断演变发展的全部历程。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二周年。《丝绸之路艺术史》不仅揭示了丝绸之路作为人类艺术与思想传播纽带的重要价值,更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明互动提供了全新的认知维度。它既是对丝绸之路艺术史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也是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永恒主题的深情礼赞,为我们理解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
一部《丝绸之路艺术史》,就是一部中西方艺术交流史,一部世界文明史。“作者以一管生花妙笔,描摹丝路艺术互融共生的浪漫与瑰丽,斑斓与壮阔,引人入胜,令人神往。”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裔萼如是评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韩世容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