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高效、安全流通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议题,是稳步完成国家“双碳”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北京青年报记者8月1日了解到,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推进生鲜农产品可持续种植发展合作论坛暨‘农产品流通可持续发展项目’结项会”在京召开。结项会上,与会多方深入探讨中小农户能力建设、绿色流通工具推广、标准共建与行业协作的路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表示,连锁企业作为连接城乡、贯通产销的关键桥梁,正日益成为推动绿色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行业正面临从效率驱动向责任驱动的深刻转型,而生鲜流通正是其中最具挑战,也最具潜力的关键一环。
生鲜商品损耗高、链条长、效率低,是制约农业增效与消费升级的瓶颈环节。基于这一共识,协会于三年半前联合合作伙伴发起该项目,搭建起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推动、企业参与、科研支撑的多方协作平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流通路径。
项目期内,制定并发布了包括《果蔬类周转筐运营操作规范》在内的多项标准指南;搭建了培训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区开展赋能培训,成功覆盖2000多家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小农业经营主体和超过10000名农户,促进了可持续种植理念在生产端的落地与传播;联合基地、流通和零售多方,推广果蔬周转筐进入流通链条,覆盖了60余家零售企业和120余家经销商,还完成了涉及行业操作指南开发、环境效益评估、政策研究等在内的系统工作。
项目协调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可持续消费推进部主任郭沁华表示,项目聚焦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能力建设与果蔬流通体系优化,围绕“标准制定、培训体系开发、周转筐推广”等核心目标,构建起一整套可落地、可评估、可推广的绿色农产品流通路径。
其中,试点推广标准化果蔬周转筐,推动建立从产地到门店的可循环运营流程。相较于传统一次性包装,标准化周转筐在运输距离1000公里内的场景下可减少近50%的碳排放。项目累计推广的周转筐使用量611万。
“一个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会一蹴而就。但正因为这项事业如此重要,更值得每一个人长期投入、久久为功。”彭建真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