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8-01 08:04

最高人民法院7月31日发布12件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案例以鲜活的场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的信心,将为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法治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既有强调严格区分罪与非罪,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物与合法财产的“某工程公司、黄某非法占用农用地再审维持无罪案”“韩某某集资诈骗涉案财产处置再审部分改判解封案”,也有依法保障中小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某电缆公司与某建设公司、朱某龙买卖合同纠纷案”;既有为归国科研人员安心创业、发展创新型民企营造良好环境的“某医疗科技公司与某生物科技公司及胡某发明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也有对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起到规范引领作用的“刘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12件典型案例在地域上覆盖了东、中、西部地区,在审理层级上包括从基层人民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裁判,集中展示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生动实践。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强化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就是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要聚焦民营经济组织关切,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以及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保障是贯彻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原则的题中之义。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追讨欠款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有利于完善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此次公布的某公司与某医院买卖合同纠纷案中,某医院长期拖欠某公司货款,其虽然抗辩支付货款的来源为财政资金,由于受到审批流程的限制才未能按期付款,但法院认定该抗辩观点不能成为其拖延支付某公司货款、损害某公司合法权益的理由,因此支持了某公司索要货款的诉讼请求,并判令某医院支付相应的逾期付款利息,依法保护了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从还欠款做起的法律诚意凸显。

中小微民营企业的经营通常高度依赖其经营者,并呈现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合一的特点,因此出资人权益保留是中小微民营企业重整案件中的重要议题。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的某科技公司破产重整案,就是一起立足民营企业发展特点、困境成因以及司法需求,创新使用出资人权益保留规则,在保留企业出资人权益的同时,实现企业主个人债务一体化解,并且全面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破解公司治理僵局,最大程度维护公司运营核心“软实力”的典型案例。其典型性就在于通过依法拯救陷入财务困境但有挽救价值的民企,重新激发了企业家创新潜力,为弘扬光大企业家精神、保护和增强企业家信心提供了司法助力。

护航民营经济,根本在于法治。利用典型案例的生动性、典型性、易参考性特点,为民营经济打造良好法治环境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普法教育。让法治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护航经济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也让广大民营企业能够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两个毫不动摇”的根基才会更加稳固。

文/索乙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最高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31
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北京大有可为
北京青年报 2025-04-03
最高检:依法严惩造谣抹黑敲诈敛财相关犯罪,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5
加强权益保护,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中国青年报 2024-10-16
增强民营企业敢闯敢拼底气
经济日报 2024-06-28
最高检:立足民事诉讼监督职能,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澎湃新闻 2024-04-01
最高检:完善涉企案件申诉等机制,更好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3
经济日报头版: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家人格权益
经济日报 2023-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