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杀出黑马,有产品近1月年化收益率超20%!投资者能“闭眼入”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3:47

存款利率迈入“1时代”,你的闲钱如何突围?

近期,一批以“红利策略”为卖点的理财产品正悄然流行,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寻求收益增厚的新宠。农行、中行、华夏银行等机构纷纷加码,相关产品密集上线。

吸引眼球的,是其中部分产品展现出的“超高”短期爆发力。例如,“中银理财·慧富权益类红利策略180天持有期A” 产品,其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竟高达23.12%,近三个月也接近10%。

红利策略缘何突然“爆红”? 核心在于其瞄准了能持续提供高股息的“红利资产”。在各类资产收益率普遍低迷的当下,这类资产凭借稳定的分红和一定的防御性,对追求“确定性”收益的资金吸引力陡增。

机构热推背后,低利率环境未改、上市公司分红意愿增强、增量资金入市可期,共同支撑了红利策略的中长期配置价值。然而,此类产品风险等级差异巨大,短期耀眼的收益背后,投资者能“闭眼入”吗?

记者注意到,近期,农行、中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公众号或App热推红利策略产品。

以“农银理财农银匠心·灵动360天理财产品(红利优选)”为例,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理财, 中低风险。80%以上“配置高等级信用债,并致力于通过利率债交易、债券骑乘实现资本利得,力争增厚收益”;20%以内红利类资产主要“精选高股息率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寻求长期可预期的股东回报”。

该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3.34%;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3.18%;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88%。业绩比较基准为2.4%~3.4%,持有360天后每日可赎回。产品风险等级为“中低”,非保本浮动收益。

另外,信息显示,“中银理财·慧富权益类红利策略180天持有期A” 为权益类产品,投资范围包括权益类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从收益情况来看,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为23.12%;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9.97%;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10.01%。

低利率环境下,各类投资资产收益率低位运行,为提高资产收益,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长钱”青睐高股息资产,频频举牌银行股等高股息股票。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4日,银行指数已经上涨16.53%。在此背景下,红利策略产品也成为理财公司的热推品种。

“红利资产”是指能够持续稳定提供较高分红的个股。通常集中在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燃气等)、能源资源行业(如煤炭、石油等)、消费行业(如食品饮料、家电等)、金融行业(如银行、保险等)。

为何红利策略产品成为新宠?记者注意到,华夏银行在推文中解释,红利资产具备兼顾进攻性和防御性、低波和收益弹性等优势,在存款利率迈进“1”时代,红利指数股息率/国债收益率比值持续扩大,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以该行为例,华夏理财红利策略今年以来收益2.62%。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A股分红规模在盈利承压之下逆势扩张。股息率是红利策略投资的核心指标。继续看好A股红利策略的中长期配置价值。结构上,银行板块中长期受益于增量资金的逻辑不变,但短期估值已修复较高,另外建议关注潜在的结构性扩散方向。总体而言,当前支撑A 股红利策略的市场环境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宏观延续低利率环境,高股息权益资产仍具吸引力;市场资金端的中长期增量资金持续入市仍然可期,5月“一揽子金融政策”部署相关增量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地起效;上市公司端的分红增长仍有空间,A股整体股利支付率仍有提升空间。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整体上升 主流产品收益率3%~3.2%
证券时报 2025-06-27
部分银行理财逆势高收益“出圈” 有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超过40%,何因?
财联社 2025-01-03
现管类理财产品收益率“2”出头 降息通道下还能持有吗?
第一财经 2024-07-26
现管类理财产品收益率“2”出头 降息通道下还能持有吗?
第一财经 2024-07-25
首批银行理财二季报亮相 整体收益稳定
上海证券报 2024-07-24
实际收益率赶不上报价 理财产品“倒挂”现象愈加突出
第一财经 2024-04-08
实际收益率赶不上报价,理财产品“倒挂”现象愈加突出
第一财经 2024-04-08
契合客户“低波稳健”偏好 银行理财积极创设新产品
证券时报 2024-01-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