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遏制“人面硅胶”风险需要加强实名制监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07 17:03

 一场直播连线正在进行,两名容貌姣好、身姿婀娜的“女主播”相互问好。可在之后的喊麦环节,两名主播却突然“变了声”——原来这两名主播都是男性。他们相继扬起下巴,拉拽着自己的硅胶连体衣向网友揭秘。这是法治日报记者前不久在某平台直播间看到的一幕。

作为一种工业产品,硅胶制品应用广泛。然而,在网络直播间里利用硅胶制品上演“大变活人”的戏码,容易对公众形成误导,涉嫌虚假宣传。如果某些人模仿他人面部特征定制硅胶面具,就涉嫌侵犯他人权益,所以,必须从源头遏制硅胶类“作案”。

虽然不少商家的主页简介中都会作出诸如“本产品只用于娱乐、聚会、演出、变装、影视道具、影视表演、收藏等。不得用于其他任何形式的犯罪”等声明,但这并不能对销售出去的产品用途起到实质约束作用。而当记者随机询问其中7名商家,定制面具是否需要提供身份信息时,只有1人表示“需要买家提供身份证信息”,这意味着其他6名商家销售出去的硅胶面具,存在失控风险。

因此,对硅胶面具、硅胶指纹等容易被用于违法犯罪的硅胶产品,有必要统一编码,采取实名制销售。这样做,既能起到威慑作用预防硅胶制品用于非法目的,也能为执法机关高效破案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这也不影响硅胶制品用于娱乐、美容、康复等正当目的。即与手机号实名制登记、网络注册后台实名制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预防不良目的,但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有专家建议,对于此类产品,依风险大小、逼真程度及用途区分监管。高逼真且易误导的应重点监管,娱乐性强、误导风险低的则适当减少限制。这一建议具有可行性。其中,对高逼真硅胶制品采取实名制销售,是值得考虑的选择。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都应该采取相应规范措施,最终实现“一个产品一个编码”,若出现在作案现场,都应该可以溯源,谁生产、谁销售、谁购买,都要能查到。

文/海凝

编辑/刘忠禹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硅胶人脸面具背后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1
硅胶一贴变了模样 万元即可私人定制 记者调查硅胶人脸面具销售使用乱象
法治日报 2024-07-01
硅胶人脸面具制售乱象调查:一贴变了模样,万元即可私人定制
法治日报 2024-07-01
文旅部答“网购机票增加手机实名制校验”建议:已指导携程等企业
澎湃新闻 2023-12-04
强实名制后,演唱会抢票变容易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6
北青快评 | “前台实名展示”是加强自媒体管理必要之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警探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全力遏制“黄牛”倒票行为 严格落实票务实名制措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0
“黄牛集体退票”彰显演唱会双实名制威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