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不一定能带来盈利,但可以打击对手。”谈到今年年初打响的价格战,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表示,“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一点就是,两个头部企业特斯拉和比亚迪都能打价格战。”
2023年开年,特斯拉以创纪录的大降价给了行业当头一棒,也让人们认识到今年车市的竞争会有多激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个汽车品牌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场价格战,甚至有车型优惠超10万元。
对于这样的汽车花式价格战,网上叫好声一片。对汽车生产或销售商而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整个汽车市场,增速都明显放缓,车企今年的重心是争夺存量市场份额,“降价不一定能换来销量”,但肯定会尽量保住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价格战,对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可以“以最小付出获得最心仪的汽车”。但问题是,国内汽车这样的花式价格战,就真的是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根本利好吗?
不管是其它商品还是汽车,也不管是汽车生产商或是销售商,其都是有一定成本的。换句话说,只有当汽车生产或销售经营者在保本和一定盈利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和可持续经营。也只有如此,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才是稳定和有序的,这时候的市场竞争才能确保市场汽车的价格是最接近优惠的理想价格,对经营者和消费者才能够实现长久共赢的状态。
截至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有至少30个汽车品牌参与到这场价格战,最高优惠超过10万元。有的是品牌官方的活动,有的是地区经销商促销;有的是直接降价,有的是抵现、保险补贴、金融贴息、赠送选装包等间接形式;还有的优惠活动虽然只面向内部员工,但二手平台上已有员工购车名额转让。
这样的优惠力度明显已经不小,但就目前形势看,这样的花式降价“内卷”恐怕只是一个开始,至于下一步怎样发展无人知晓 。而这样的“内卷式”降价一旦形成螺旋式下降趋势,短时看可能对消费者有利,但长期看可能就会使得一些中小汽车厂商承受不了经营压力,出现经营成本大于售价时就不得不破产等问题,最后留下来的可能就是少数的汽车大鳄。一旦市场缺乏必要的竞争,到时候的市场汽车价格便会因垄断大涨,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利益,还可能是我国汽车行业长久健康发展趋势。
此外,目前的汽车花式价格战,存在价格优惠无下限、有明确争夺市场份额、有意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和倾向,如果一些经营者降价后的售价低于经营成本,还可能涉嫌相关违法。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我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有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该行为有关价格主管应当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疫情放开,春暖花开,汽车市场活跃实属难得,但不能让汽车销售花式价格战乱了好势头。对于今年以来国内愈演愈烈的汽车销售花式价格战,适当的进行市场、消费者乃至政府等当然欢迎,市场叫好可以理解,但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却要对此保持高度关注与警惕,对出格的降价等优惠促销行为进行及时提醒、纠正,乃至必要的调查处理,防止这种汽车销售价格战演变成恶性竞争,最终造成不必要的共输局面。
文/余明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