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学生抗“疫”记:随时待命 “换我保护你”
中国新闻网 2021-11-02 21:48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队员坚守“疫”线,为师大家属院居民提供帮助

“我不是最累的,身边同学有的每天从早上五六点忙到深夜,有的一天12小时穿着防护服,他们都坚持不退缩,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小喇叭组组长吕园芷说。

自疫情发生以来,今年读大三的吕园芷决心报名参加学校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我一开始也慌张,想做点什么,这样心里会踏实些。”吕园芷说,她想如自己名字一样,做一颗坚强努力的小草。

每天清晨8点,吕园芷带上小喇叭、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到学校家属院用喇叭喊话。“除防控必需、生活必需,请自觉做到不出门、不串门......”她和其他志愿者穿着红马甲、手拿循环播放喇叭,穿梭在社区的各个小道里。

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登记居民信息

“我们的工作就是劝导社区居民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必要时发放口罩。最多一天走了27000多步,晚上回宿舍后才感觉到脚疼。”吕园芷说。

“我们也做其他志愿工作。比如有爷爷奶奶会问一些生物识别的问题,我们会耐心去讲解。”有一次,吕园芷遇到了一个收废品的爷爷,她便和志愿者一起帮爷爷抬东西,给爷爷发口罩并提醒他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防护。

就这样,连轴转了五天,根据疫情情况,志愿者工作进行调整,小喇叭队伍解散,吕园芷又去给每个学院值班人员送物资。口罩、消毒液、防护面罩、手套等,随时携带,哪里需要就送到哪里。

“参加志愿者后,我看到大家乐于奉献、团结一致的精神,被他们激励。”吕园芷说。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陈蓉觉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早上五点她就穿好防护服,佩戴好团徽。“虽然被防护装备裹住又闷又热,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再是普通人,而是一名可以保护大家的小战士。”她说。

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帮助老人做核酸检测

整整10天志愿者生涯,让陈蓉成长了不少。“以前都是别人保护我,现在我也想保护别人。”陈蓉说,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被安排到志愿者岗位,但他们随时待命,在精神上、物质上,一直支持志愿者。

“防护面罩消耗30个,防护服消耗22套,手套消耗440只……”统计与发放物资是西北师范大学防疫应急服务队物资保障组的日常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确保后备物资充足是重中之重,而作为物资保障组组长的邓美林,通常是志愿者中到达现场最早,结束最晚的人。

“刚开始,物资、人手短缺,要保障好每个志愿者的防护不容易,我有点慌,一天下来身心俱疲。后来各方捐赠、调节,更多物资、志愿者加入进来,才有了些底气。”邓美林说,“从开始时的束手无策到后来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对我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如今,陈蓉的志愿者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她说,在这场抗“疫”中,很多同学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最勇敢的人,一篇日记、一幅画、一条朋友圈,都是青春最勇敢的符号。

文/记者 刘玉桃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房山108名大学生志愿者 绘就文明旅游“风景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1
大学生在乡村开起“照相馆”
中国青年报 2024-08-18
北师大举办“传雷锋精神,志愿卅载至”青年志愿服务展示交流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首都大学生“志愿行”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9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正式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2-07-12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0
彰显青年使命担当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行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3
我的记“疫” |大学生在隔离点执勤,视疫情为自己的大考
澎湃新闻 2022-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