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是病吗?快来听听专业人士的解释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2021-06-26 08:30

近些年,随着早教的兴起,有关“感统失调”的宣传铺天盖地。孩子可能是“感统失调”,成为家长不容忽视的焦虑源。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感统失调”只是噱头,完全置之不顾。

到底什么是“感统失调”,该如何正确面对它呢?今天就随我们儿童保健科医生一起来了解“感统失调”,让专业人士为您拨云去雾,走出误区。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拿作业举例,视觉告诉作业本和铅笔摆放的位置;前庭觉告诉走到书桌过程中重心的转移;本体觉告诉手该怎么拿笔,坐姿怎么调整;触觉告诉书本的材质和书桌的温度……

感统失调,是指一个人不能对信息进行正常的整合,不能做出恰当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大脑功能失调了,大脑没法统一身体其他部位完成各个指令。

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

视觉失调:表现为阅读困难,丟字漏字,认字但无法理解,写字困难,或者看一笔写一笔,经常抄错题写错数等。

听觉失调:语言处理能力差、跟他讲话需要重复好几遍,或者说一句话需要反应很长时间,跟读长句有困难等。

触觉失调:触觉过分敏感或者钝感,不喜欢被触摸,孤僻胆小、社会交往能力差、爱啃手、容易紧张或者情绪暴躁、害怕陌生环境。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攻击行为、平衡能力差、方向感不好、情绪不稳定等。

本体感失调:坐在座位上喜欢扭来扭去、动作笨拙、自理活动差等。

感统失调是一种疾病吗?

听起来感觉很严重的样子,那感统失调是一种病吗?其实感统失调只是一个概念,并未被收纳进入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专家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障碍。

感统失调是一种症状,隐藏在失调背后可能是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疾病,比如患有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儿童,常常会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因此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感统失调来解释。儿童是否需要做感统训练,应当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

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1. 加强亲子互动

很多家长表示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但是再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来陪孩子,尤其是爸爸们。大部分对感统能力有帮助的体能活动,妈妈们一个人搞不定。而且孩子需要跟爸爸互动,来获得更多性格上的正向影响。体能激活、跟爸爸一起玩的交互经验,对于孩子感统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你跟孩子玩什么和怎么玩都不是特别重要,你只要跟他玩,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 鼓励探索

今天的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被保护得太好。满大街汽车、人贩子,谁敢让孩子放手去探索呢!少点探索,就意味着少点麻烦。

建议家长给孩子寻找这样的机会:足够大的空间、足够多的元素、足够多的时间去探索。三个足够都是核心关键词,空间小了就没有探索的半径,元素少了孩子就觉得没意思,时间短了孩子会觉得不尽兴。很多着急的家长,催着赶着孩子“玩儿一会就走”,这样的约束,怎么让孩子好好探索呢?

3. 不过分焦虑

家长不应该成为传达焦虑的人。你觉得孩子“感统失调”,那你怎么看他都觉得有问题。你对这事儿一焦虑,孩子也会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点问题。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没问题也变得有问题。孩子的事情无小事,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与不可挽回。

很多时候,伤害孩子的不是“感统失调”,而是家长对“感统失调”不该有的焦虑。

4. 参加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重力与运动)、本体感觉(肌肉与感觉)、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

供稿:儿童保健科

来源: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小时候走路早,长大后容易感统失调?医生解答……
科学辟谣 2024-09-11
抓住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家长试试这样做
健康中国 2024-09-03
孩子白天突然“秒睡”?当心“发作性睡病”
健康上海12320 2024-08-31
孩子感统失调,家长不可小觑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4-07-23
大脑VS身体:感统与体能的双重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1
家人们谁懂啊?孩子又晕车了!
湖南省儿童医院 2024-01-13
滚瑜伽球 走平衡木 半年收费6万元 感统训练靠谱吗
南方都市报 2023-11-06
北青快评|儿童感统训练不该交给不专业的培训机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