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指导,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支持,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非音未来·音乐扶持计划暨2020年第二届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以下简称“非音未来”)之终轮决选——“2020非音未来年度音乐盛典”在京举行。现场评选出了2020年非音未来·音乐扶持计划年度最佳音乐作品等各个奖项。
音乐盛典上,十组选手依次进行了现场展演。其中,致力于融合创新的非遗音乐人,用声乐的形式奉献了魅力四射的舞台表演,青海藏族唱经调传承人、祈福音乐体验团——陀乐乐队带来了蕴含西藏文化的曲目《善愿》;古琴琴歌音乐家何怡演奏了琴歌《暗香·旧时月色》,将旋律、人声、器乐完美融合,别具风采;国家京剧院青衣演员郑菲带来了京剧《梨花颂》,清新雅致,荡气回肠的旋律中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粹;音乐创作人都楞扎那用呼麦演唱的《蒙古游牧》使人置身于豪迈的草原文化。
此外,器乐组的四组优秀音乐人也奉献了优质的原创作品。天童演奏了音乐作品《肃》,在保留民族旋律的同时添加了西方电子元素,令人耳目一新;龚锣新艺术乐团的作品《八仙过海》,完美融合了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方乐器;Baby乐队演奏了曲目《华尔兹》,以全新的器乐搭配演绎古典音乐;以及东方歌舞团演员刘朴,用传统乐器京胡,演奏了曲目《夜深沉》。
除此之外,曾在“2019非音未来年度盛典”中崭露头角的音乐人周建军,组建大原周乐队携原创音乐作品《逛大原》回归盛典舞台,将消失在记忆中的风土人情融入到摇滚乐曲中,表现了出对家乡深沉的爱;上届荣获“世界组-最具魅力作品”的音乐人蝶长,也带来了全新音乐作品《古歌之思》,时隔一年,在歌里唱出了对传统苗族情歌全新的感受。
经过一番角逐和比拼,综合音乐导师、线下评委以及媒体评委三方评分,现场揭晓了“声乐组”和“器乐组”共12项最佳和优秀奖,陀乐乐团的《善愿》荣获“年度最佳声乐作品”,刘朴的《夜深沉》荣获“年度最佳器乐作品”。
自4月30日发布2020“非音未来”作品征集以来,主办方以“用音乐发现未来”为主题,分设了“声乐组”和“器乐组”两个类别,鼓励并支持非遗音乐、世界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中的优秀作品和优秀音乐人参与进来。截止8月31日,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300组音乐人的600余组作品,较去年大幅增长;参赛者来自北京、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除了征集作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外,本届“非音未来”赛制设计上也进行了优化,参赛作品经过“海选—初选—复选第一轮—复选第二轮—终轮(盛典)”五个环节的层层选拔。
记者还了解到,接下来,“非音未来”制定了一系列量身打造的运营战略:一方面,“非音未来”将打造一站式艺人经纪体系,聚集音乐行业资源并加以整合,与优秀音乐人签约,为其提供一站式的演出推广、作品发行、宣传推广、作品收益、版权管理与权利保护、粉丝运营、商业代言及衍生品经济等多重服务,全产业链支持音乐人;另一方面,还将落地打造非音未来?聆听中国原创音乐会、户外音乐节、文旅实景演出、沉浸式音乐展等产品,为音乐人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图片/主办方供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