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学共同体书系·中国当代多民族经典作家文库”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这是该社对当代多民族作家一次大规模、高品质的集束出版,也是对当代多民族文学多样貌、多形态的代表性展示。这不仅体现在此次收录作品的作家民族之多,更体现在各作品之间的遥相呼应,以质地纯净的文学目标共同奋进的一致性。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文学共同体书系”由著名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何平教授主编,集结了当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彝族等五个民族小说家和诗人的经典作品,他们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这几个民族当下文学的最高成就。本书系共有九种:阿云嘎《天上没有铁丝网》、莫·哈斯巴根《有狼有歌的故乡》、艾克拜尔·米吉提《我的苏莱曼不见了》、阿拉提·阿斯木《珍珠玛瑙》、扎西达娃《谜样的黄昏》、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一个村庄的家》、吉狄马加《迟到的挽歌》、次仁罗布《强盗酒馆》、万玛才旦《气球》。书系作者阵容豪华,收录其间的不乏各种获奖作品,堪称多民族作家的重磅之作。
藏族作家扎西达娃以先锋姿态崛起于文坛,写藏地的山川和拉萨街头的日常生活小景,以及新旧交替时代里形形色色的青年人,这些故事记录和反映着他们的精神真实。次仁罗布以朴实天然的文笔,满怀悲悯、收放自如,唱尽西藏这片土地上的曲曲歌谣。藏族小说与电影双高峰万玛才旦,其《气球》《塔洛》等影视文本与文学文本交互补充,互相阐释,展现更真实的藏地日常。
而蒙古族代表作家阿云嘎与莫·哈斯巴根也风格迥异,前者以传统与现代的撕裂为切口,朴实内敛,冷峻悲切,书写“民族寓言”,为受工业文明侵蚀而流变的游牧文化献一曲悲情牧歌;后者以妙趣横生的笔触,重寻爱与包容的草原精神,发掘人性中永恒闪烁的亮点。
来自新疆广袤大地的作家对这片土地则始终保持热情。哈萨克族代表作家艾克拜尔·米吉提以日常生活为起点,颂扬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诗意之境书写新疆大地的瑰丽热腾。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将寓言、故事、神话融于一体,以拟人、通感、夸张激发文字活力,借助现代意味的手段重塑传统精神。另一位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这个少小离开毡房牧场的哈萨克牧羊女,一种古老却动人的文字序列,呈现在她所描述的这些场景和事物中,如一幅幅自祖母手中继承下来的油画。
记者了解到,本书系还收录了彝族作家吉狄马加的多部长篇新诗。他的作品蕴藏着世界格局,诗文画中有自我、有民族、有世界,他书写自我又不限于自我,歌唱民族又不限于民族,放眼现实世界又不限于现实世界。作为一个被多语种译介的诗人,吉狄马加真正实现了世界性阅读的可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