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谈创作感悟:雕塑创作应该走到生活里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11-11 17:52

在“中华文脉 写意之美——吴为山中华历史文化名人雕塑作品展”近日于国家大剧院展出之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国家大剧院的“经典艺术讲堂”为观众做了一场“以雕塑为时代立碑”的讲座。

9a504fc2d56285359f0c4d34450ef8c1a6ef6324.jpg

讲座中,吴为山从自身30多年的创作实践经历讲起,着重讲述了他创作中国历史杰出人物系列雕塑的初心与思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有感于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少年轻人对那些为人类进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有所忽略。因此,我试图以创作中国历史杰出人物系列雕塑以建立时代精神丰碑,影响未来。”

时至今日,吴为山已经创作了600余个历史人物雕像。从《孔子》《老子》到《李白》,他的雕塑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焦在时光长河中的群星,“写意雕塑”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认可。“那些历史的精英、文化的巨擘,在沧海横流、浴火重生中,终以其精神而自塑成一尊尊不朽之像。”

faf2b2119313b07ef745acc4de361f2495dd8c6f.jpg

这些雕塑的幕后创作是艰辛的,吴为山透露,在创作香山革命纪念馆序厅塑像《毛泽东同志在香山》时正值夏天,时间很紧张,他往返于北京和河北大厂之间,驱车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创作室。尽管天气炎热,却不能用电风扇和空调,因为怕影响泥土湿度。“哪怕天气再热、再冷,当雕塑家进入创作状态时,也会忘记这些,进入雕塑对象的世界。”

在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作为中国政府赠送给德国特里尔的礼物永久矗立于马克思的故乡。吴为山回忆,此前原本雕塑模型已经做成,进入铸熔环节,他突然想起来这个雕塑是在室内做的,放到室外观赏时光线条件不同造成效果差异,又把模型从山西运回北京,进行修改。“艺术家一定要对作品负责任,当不好的作品铸成青铜,观众会骂你上千年的。”

cb8065380cd79123858555ce7bd5d785b3b78008.jpg

在吴为山数十年的雕塑创作中,有不少源自对生活之美的发掘。他讲述了作品《春风》的创作过程。“有一天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我看到她的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头仰着,仿佛蹁跹的蝴蝶,我赶紧用泥巴在几分钟塑出来。”他认为,凭空臆造的艺术创作不会感人,艺术创作要抓住生活中的灵感,走到生活里去。

文/北京日报记者 王广燕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吴为山:用心雕塑中哈文化“高山”
中国新闻网 2024-07-06
吴为山塑石涛雕像在江苏扬州揭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1
吴为山:提升“文化体验”要多听青年声音
中国青年报 2024-03-18
图记 | 鉴真再“东渡” 吴为山《鉴真像》在东京揭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1
吴为山雕塑《画家齐白石》安放于奥地利维也纳世界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2-24
万花竞妍为奥运喝彩 吴霜绘画作品巡展暨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12
吴为山雕塑《隐元禅师像》在日本兴福寺揭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15
吴为山追忆钱绍武:他为雕塑的新审美贡献了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