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话剧《北京兔儿爷》下周登台 看老手艺如何接招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0-29 11:36

老北京中秋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兔儿爷,在老手艺和传统习俗正在被逐渐遗忘的今天,又承载着怎样的工匠精神呢?11月4日,一部名为《北京兔儿爷》的话剧将在北京喜剧院上演,该剧由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王斑任艺术总监、导演,张帆、王甦编剧。

“兔儿爷赵”几代人都是制作兔儿爷的手艺人,可到了赵春风这一代,兔儿爷已经慢慢被人们遗忘了。赵老爷子努力地推广兔儿爷文化,渴望有生之年招到一个肯吃苦的徒弟,把手艺传下去。但他的儿子一心想发财,根本不愿继承制作兔儿爷的手艺。万般无奈的老爷子想出上网发帖子海选徒弟的招儿,还真招到一个可心的徒弟。可这个徒弟让兔儿爷产业化的新思维,让老爷子有点儿接不住招儿,儿子见兔儿爷有利可图,哭着喊着要继承手艺。

什么才是工匠精神?传统手艺该不该求新求变?到底应该怎样保护民俗文化?兔儿爷究竟是玩具、手艺、传统、文化、历史,还是商品、利益、工具?一场继承传统手艺和保护北京民俗文化的大战,在“兔儿爷赵”家爆发了……

“我们想通过剧中‘兔儿爷赵’一个老手艺人的故事,让当代的年轻人关注北京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文化定位。”导演王斑说。以“兔儿爷”为支点,《北京兔儿爷》还将在舞台上触及更多北京元素。故事发生地在地坛、后海一带,是东城故事;鸽哨、单弦、京韵大鼓是古都声音;白塔寺、什刹海、中央电视台大楼等舞美设计是皇城的旧貌新颜……《北京兔儿爷》力图为观众带来一台有思想性且赏心悦目的京味儿戏。

剧中,老北京和新北京的舞美元素被巧妙结合,“兔儿爷”面具、太师椅以及说书聊天般的独白,拉近着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同时,利用多媒体投影和网络直播方式,把现实和虚拟环境中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现出来,演员和投影之间的互动也让表演更贴近生活。

传说中,“兔儿爷”是在瘟疫爆发时来到凡间治病救人的。而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同样为全人类送上了一场大考,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主创团队对话剧《北京兔儿爷》的内容进行了微调。原本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儿媳,如今则成为了一名儿科护士,以此让剧作更加贴近当前生活,并向抗疫一线的勇士们致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画兔儿爷、制花灯、做月饼 东四五条幼儿园举办中秋游园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5
版画、剪纸、兔儿爷……留学生零距离体验非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6-07
真假“兔儿爷”当庭对峙 青岛中院审结一起非遗侵权案
法治日报 2024-04-17
“燕京八绝”屏风 兔儿爷“多福” 这些京味儿展品亮相第九届中国版权博览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4
历史|兔儿爷是如何从捣药小工变身中秋大神、嫦娥同事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30
沉浸式儿童剧《兔儿爷》启幕“绽放·启航”孵化计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2
视点 | 与“兔儿爷”互动 携手“绽放·启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2
非遗传承的北京样本
新京报 2023-04-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