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城区崇外街道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除了五栋回迁楼以外还有两条胡同和十个平房院落。疫情期间,社区采取“选堵点、管重点”的方式,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打围”,对平房胡同进行临时封闭,仅保留一个出入口作为卡口联防联控检测点,让封闭式管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社区有了“守门员”,精心绘制“防控图”,志愿者变身“指导员”,通过种种妙招,“三无”社区实现了“三有”。
社区有了“守门员”
整合人员力量,用好群防群治的优势,调配好所有人员、统筹好一切资源,社区在卡口安排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楼门长、东城区税务局下派人员、保安等,每天20余人实行24小时轮岗值守,形成更大合力,确保“三无小区”住户进出人员能找得到、管得住、防得稳,各司其职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抓好“三无小区”封闭式管理的防控和守候,严格落实“一查一测一登记”,(检查出入证、测量体温、走亲访友填写访客登记),全方位把好出入口、进出关,强化管控措施落实,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
精心绘制“防控图”
社区人员对平房进行“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户做详细登记,工作人员用不到两天时间将十个平房院落全部摸排完成,确保“院不漏户、户不漏人”。摸排数据后迅速手绘“防控图”,将所有摸排的具体数据仔细画出来,认真标注有效信息,随后将手绘“防控图”变为电子版,从而一目了然的看到与平房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工作提供便利。
志愿者变身“指导员”
社区发动平房党员志愿者力量,由党员作为防疫“指导员”做好宣传工作,张贴疫情防控通告,向居民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的要求,为居民普及正确的消毒程序和自我防护方法,用更多的热心、爱心和暖心,井井有条开展疫情防控,让居民群众更放心、安心、暖心,齐心协力打好防疫攻坚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曹晶晶 张烁
编辑/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