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黄土高原春满田间:农民花丛劳作 鲜切花卉静待“花期”
中国新闻网 2020-02-27 21:09

初春时间,黄土高原的春意来得稍晚些,在兰州高新区定远镇安家营村,数十座日光温室大棚里却遍是“满园春色”,“蛰伏”了多日的玫瑰花,含苞等待着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

安家营村有种植花卉的传统,早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就开始种植玫瑰、菊花、康乃馨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鲜花主要销往甘肃、新疆、陕西、宁夏等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些在冬天种植,原计划“情人节”上市的鲜切玫瑰,在大棚里等待着下一次“花期”。农民王德全在花丛中熟练地进行打理,如今花已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靠着鲜花的收入,他供孩子上学。

在日光温室大棚旁边的土地上,王德全还在为今年的春耕做准备,计划种植一些高原夏菜。独自下地干活的时候,他习惯将口罩摘下闻闻花香,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待到返回村中时,就把口罩再戴上,“防疫期间,村里宣传的注意事项都记在了心里”。

安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马进杰近日向记者介绍说,种植鲜花,遇到行情好的时候,花农每年最多可以收入四五万元。此外,特殊的气候条件也使得这里的鲜切花卉品质优良,往往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

去年,王德全结束了“单打独斗”的产销模式,加入了村里新成立的花卉产销合作社,将土地、日光温室大棚、劳务入股。

马进杰称,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的产业,该村于去年成立了合作社,将村里的土地进行流转,村民以自愿入股的方式“组团”发展,计划在年底统一进行分红。

同样,以花卉产业为主的定远镇猪咀岭村,也成立了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该村以建成的花卉产后处理流通中心为平台,依靠营销大户和种植示范户,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并在兰州花卉市场建立花卉直销点,拓宽了外销渠道,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展了产销空间,农民从中获益。

猪咀岭村党支部书记火泉水介绍说,目前,猪咀岭村花卉种植面积达到750亩,建有新型日光节能温室261座,高架大棚110座,形成了户均2座温室、1座高架大棚、人均1亩花卉的种植规模,年产鲜切玫瑰、剑兰、菊花、康乃馨等花卉4000万枝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特色花卉已成为增加全村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已成为兰州市最大的产地型鲜切花卉基地。

文/记者 徐雪 魏建军

编辑/董伟

相关阅读
北京实现特色南果“四季可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7
沙漠能建菜仓、粮仓?中国农科院:多项技术不断突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07
一年售出135亿枝鲜切花 云南昆明花卉产业链带动百万人就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4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 通州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北京数智农业建设缩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6
西安:从蔬菜大棚迭代看产业转型升级
西安晚报 2024-05-28
鲜切花产业背后的科技力量:云南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人民日报 2023-08-23
“黑科技”助力打造平谷农业中关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8
京郊头茬“炫彩”西瓜抢先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