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六年来,北京市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今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昨天市发改委等部门就6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成果进行了通报,北京青年报记者就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交通领域,进行了采访梳理。
“车轮上的京津冀”基本成型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六年来的发展显示,“车轮上的京津冀”已经基本成型。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自2014年北京京昆高速、G111与河北段互通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造新高。从2014年开始至今,京昆高速(2014年通车)、京台高速(2016年通车)、京开高速改扩建(2017年通车)、京秦高速(2018年通车)、首都环线高速通州至大兴段(俗称首都大外环2018年通车)、京礼高速兴延段(2018年通车)、大兴国际机场高速(2019年通车)、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中段(2019年通车)、京礼高速延崇北京段(2019年通车)等9条高速路相继建成。这9条高速路构成了京津冀三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在轨道交通方面,2019年,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京雄城际(北京西站至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同年12月30日,备受瞩目的京张高铁实现通车运行,崇礼铁路同步建成投产。随着京张高铁、崇礼铁路的开通运营,大张(大同—张家口)、呼张(呼和浩特—张家口)两条高铁线路也同步开通正式组网融入京津冀高铁圈。
京张高铁设北京北站、清河站双始发站,它的开通使得张家口至北京(清河站)最快运行时间仅为47分钟。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营服务保障。此外,京津冀三地的铁路网还在逐步内伸外延,目前,城际铁路联络线(廊涿城际铁路固安东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段)正在推进,京港台高铁(京雄段)正开展前期工作。
2019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市郊铁路方面,S2线、副中心线、怀密线相继开通,去年6月,乔庄东站引入城市副中心线并开通运营。12月30日,北京市郊铁路怀密线引入清河站,实现与国铁的无缝衔接。
在公路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工作部署,北京已实现与全国288个城市互联互通。截至2019年底,本市累计发行北京交通互联互通卡716.66万张,全面覆盖本市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目前,使用京津冀互通卡,三地公交地铁基本实现通刷。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京津冀城乡客运道路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在津冀两省市以及毗邻区域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平谷至河北三河、平谷至天津蓟县(含南线、北线)、平谷至河北遵化、平谷至河北兴隆、平谷至河北快活林6条毗邻区域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班线,于2015年至2016年相继正式开通运营。
目前,北京公交集团共运营跨市域线路41条,连接北京周边廊坊(三河、大厂、香河、固安、霸州、永清)、张家口(沙城、涿鹿、下花园)、保定(涞水)等市县,线路长度2766公里。
对话 五年通勤路 公交更便捷
818路是北京和河北燕郊之间通勤的大客流线路,燕郊始发站为天洋城总站,北京终到站为郎家园站,是燕郊居民在国贸上班的主干线路之一。王女士是燕郊人,从2015年起,她开始乘坐818路上下班。2月19日,她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这几年的通勤变化。
北青报:这五年来,你的通勤情况有没有变化?
王女士:最明显的是现在的车次多了,也比之前更加干净了。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等公交车的时间要略微长一些,现在高峰时段基本上五六分钟就来一趟。
北青报:每天上班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王女士:我每天大概早晨7点多出门,9点前后能到达单位。晚上回燕郊的时候,路况好一些,50分钟就能到家。
北青报:你搭乘过别人的私家车到京吗?与公交车比哪个更快一些?
王女士:之前我也搭过别人的私家车,但是到了京通快速后,私家车不能走公交专用道,反倒没有公交车快。
北青报:从目前的运营情况上看,你对818路服务还满意吗?
王女士:其实目前运营的情况就很好,我们和公交司机基本都熟悉了,上车后都会打招呼。司机对乘客也都特别好,前两天,有一位老奶奶上车没有戴口罩,公交司机还把自己存的口罩给了她一个,当时我就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