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 7张图片讲述家居生活变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9-25 07:57

从小平房,到大楼房,从单位的职工宿舍,到精装修的商品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也经历着自己居住空间的不断变化。

如果墙会说话,中国人的家又会见证多少人的韶华岁月?

70年来,"家" 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特点。从50年代的简单的一张床加一个铺盖卷儿,到21世纪移动互联网普及下的的去风格化、回归自我的真实状态,我们对于居家器物的选择、期待以及审美诉求正逐渐变化……

中国家在这70年间所经历的巨变,并不是只言片语可叙清楚的。不妨跟着北京头条,一起来回忆一下,或许这里就有你家曾经的模样。


70年生活变迁

和家人一起走时光隧道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家户户经济水平基本相同,贫富差距非常小。原材料紧缺、工艺实现困难以及设计观念的缺乏导致家具样式单一,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样。 

“36条腿”是60年代的集体回忆。如果你能凑齐“方桌一张,椅子四把,双人床一张,大衣柜一个,写字台一张,饭橱一个”,就算“富裕人家”!

“72条腿”以及“三转一响”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的出现,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家的一切美好想象。

80年代初,商品房政策投入实施,很多家庭从租住的公房搬入自己的房子,家也渐渐有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标准格局。虽然“装修”概念还未普及,却无法阻止人们用能找到的一切漂亮物件儿点缀日常。 

90年代,人们开始着手研究怎么让家变得更舒适和好看,而不是一味地效仿。这个时期的家具设计开始慢慢和世界接轨,想法更新奇,配色更大胆,风格也更多元化。

2000年之后,在让家具呈现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同时,人们开始重视家居用品的设计和品质:实用与美观缺一不可,舒适与质感二者并存。家不再一成不变,只要喜欢,随时更迭变化。

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从“风格”进一步提升到设计感、原创性,甚至家具的设计师及其个人特色的呈现。小而美的家居品牌纷纷涌现,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家具城的线条、色彩等设计语言。

资料提供 / ZAOZUO造作新家

整理 / bobo

编辑/赵晓力

相关阅读
炫•彩生活 品质家居 北京消费季之家居节818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8
灵感 | 2021年家居趋势之——工作生活空间一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11
疫后季 | 助力企业回血 高手云集为家居未来出谋划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24
多功能设计 家居生活的小确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4-05
疫情当前:远离这些家居生活恶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2-01
图片故事 | 春运“老司机”的五张驾照
新华社 2020-01-09
节日市集走进家居卖场 高雅艺术落地日常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1-24
《7个人的70年——新疆相册》:摄影展里看时代变迁
人民网-新疆频道 2019-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