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艺术家新裤子乐队和艺术家黄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8-17 20:08

2019年,不仅是“乐队的夏天”,更是艺术的夏天。2019年8月29日至8月31日,“北京当代·艺术展”将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与观众见面。说是“艺术展”,本次展览更像是一个博览会式的乐园。展览臻选了32家重量级画廊,汇集当代艺术顶尖作品2000余件,让大众切身参与到这场流动的盛宴中。以盛大的聚会收关艺术的夏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北京当代·艺术展”上,新裤子乐队的彭磊和庞宽,还有演员黄渤都将以艺术家的身份带来他们的作品。你或许会好奇,这个带着年轻人气质的“北京当代·艺术展”蕴含了怎样的艺术活力?展览会怎样让大众参与其中?新裤子乐队和黄渤又会带来怎样的作品?我们特别邀请了本次“北京当代·艺术展”策展人鲍栋,请他为我们提前揭秘。

这是“北京当代”开展的第二年,这个年轻的展览很有冲劲儿。从内容和理念来看“北京当代”都是把准当代脉搏的艺术展。“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做一个博览会,也为北京做一个与这座城市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博览会。“ 鲍栋介绍说,北京当代·艺术展”立足策展性、本土性、公众性,策展方策划了“艺述”“价值”“未来”“活力”“众望”五大单元,联袂顶级画廊与艺术家,呈现出当代艺术全景视野。

在本次“价值”与“未来”单元,主办方邀选了来自国内外的32家画廊,他们不仅带来丰富的艺术作品选择,也能让北京的观众能够亲身参与询价、定件、支付、艺术物流与保险等等一系列艺术收藏专业流程。

森山大道 《鲸》 明胶卤化银 150 x 100 cm 1987年拍摄 2017年制作

当代艺术的蓬勃创造力源于年轻艺术家,年轻人向来是艺术世界最活跃的群体。今天艺术圈活跃的代表性艺术家,刘小东、方力钧、曾梵志都是尚年少即成名。本次“艺述”单元特别策划的35岁以下年轻艺术家群展,汇集了中国最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新锐作品,既是展示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

 “35岁以下的年轻艺术家”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一种历史的刻痕。

“35岁是中国当代艺术圈几乎约定俗成的划分年轻艺术家的年龄线。”策展人鲍栋如是说。

李维伊《汉堡》收藏级数码打印 77.2×102.6cm 2018

金氏彻平 《青春粉丝俱乐部(巨怪)》 铸铜,着色  200×310×65cm  2017

“我们一直认为当代艺术不只是一个专业,或者是圈子里的事,当代艺术应该邀请全社会参与进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今天的经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但是相对而言,公众对于中国的当代艺术的情况是不太了解的,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展览,让艺术真正能跟公众发生关系。”鲍栋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黄渤和新裤子乐队也将参加了本次展览,新裤子乐队的彭磊和庞宽是以参展画廊合作艺术家的身份加入的,“其实艺术圈里,新裤子乐队的另一重身份一直是画家。”鲍栋介绍说,“他们都在画画,彭磊做过动画,庞宽以前在美术出版社工作过。”说到黄渤,此次他参展的作品《忘不了》灵感来自他参与的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录观察类公益节目。在主办方的邀请下,黄渤将一组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作品拿到公众面前,希望通过这组艺术作品,让公众对艺术与社会、与人产生更多实际的关系,引起公众的认同和思考。

庞宽 Pang Kuan 醒来吧,机器人 Wake Up, Robot 纸上水墨 Ink on paper 60x60cm 2016

Q1记者:本次“北京当代·艺术展”有新裤子乐队和演员黄渤的加入。能为观众介绍一下他们作为当代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吗?

策展人鲍栋:新裤子乐队是星空间画廊的合作艺术家,他们的画作将在“未来”单元展出。今年这个单元的主题为“纸本”,涵盖各种类型的纸上绘画、传统摄影,以及以纸为材料、素材、主题的各类型艺术创作。新裤子乐队的画作就作为纸本的创作加入其中。

演员黄渤以公益视觉艺术作品《忘不了》参与到“众望”单元。《忘不了》的灵感来自他参与的记录观察类公益节目。这也是他在《忘不了餐厅》之后对公益的延续作品,他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公益。

Q2 记者:近年来明星涉足艺术的情况越来越多,艺人的“跨界”也越来越容易。从策展人的角度如何看待这种情况呢?

策展人鲍栋:作为策展人,我们在意的并不是这个明星的流量和名气,而是要看你到底做了什么。从这次我们和艺术家的交流来看,整场合作中他们并没有“明星”身份,他们就是艺术创作者——有时候创造电影,有时候创造歌曲,有时候导演,有时候作画。在我看来,参展的艺人一直是在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

王业丰《漂流舞台》影像 2016

Q4记者: 85后的当代艺术新世代有什么不同的艺术主张和诉求吗?我们能在本次的展览中看到什么呢?

策展人鲍栋:与1980年代的艺术家相比,出生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艺术家所面对的历史条件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艺术系统的成形。在2000年之后,尤其是在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暴涨之后,当代艺术已不再是一种少数与边缘的存在,在艺术家那里成为了一种专业及职业状态,而不仅仅是精神追求。而随之而成长起来的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媒体、艺术博览会等生态链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效运作的艺术系统。

袁可如 《旦夕异客》 四屏影像装置 27’2017

这意味着,今天毕业的年轻人,在这个艺术系统成为职业艺术家或者艺术行业工作者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日渐成熟的系统中,“浪漫主义”与“草莽精神”就失去了生存空间,让位给了一种专业化、协作性的职业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也进一步的内化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中,如研究性、系列性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了主流,但也使得年轻艺术家们陷入在知识与趣味的微差序列中。还有在一系列在媒介、题材、主题等因素上的转变,这些是由社会内容的变化带来的,如影像媒介比例的增多,互联网文化、科技、科幻题材的出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艺术学院1994》首映 艺术家毕业季“返校” 仁科:配音时正在箍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20
娱见|黄渤逛艺博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23
黄渤担任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界∞沉浸单元”特邀策展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28
观展|巴黎:中国当代艺术家群展亮相蓬皮杜中心
新华社 2024-10-09
紫竹院公园开新展 汇聚青年艺术家艺术精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馆长说| 专访“北京当代”艺术总监鲍栋: “返场时代”,一场对90后艺术家的观察与理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9
观展|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出艺术家郭剑个展“钝感·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13位艺术家70余件作品 “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3-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