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昔日“黑臭水体”今日变成景观区
中国新闻网 2019-07-23 14:54

为解盛夏暑热,66岁的鲁忠和诸多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一样,选择在北大沟边散步纳凉。“现在(北大沟)两岸郁郁葱葱,刺鼻的气味儿也没了,这在原来可不敢想。”鲁忠住吉林市龙北路附近,距离北大沟不足300米。

北大沟整治前

北大沟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全长约6.65公里,承担附近11.5平方公里流域的泄洪功能。上世纪50年代,北大沟成为工业污水排污沟渠,两侧居民生活污水也直排其中,直至沦为“黑臭水体”。“10多年都不敢夏天开窗户。”鲁忠说。

跃马湖整治前

变化来自于2017年的“九河一湖”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北大沟是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吉林市聚焦生态环保,凭借松花江在城区蜿蜒而过,当地将沿江生态长廊与城市宜居融合在一起。

吉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冶介绍,北大沟底泥沉淀多年,彻底将其清除挖走并不现实,整改方案几经修改和论证,最终形成物理隔离、有限开挖、蓄水冲刷的概念设计。

2018年9月项目正式施工。截至2019年6月底,项目投资完成50%,河道内清理植被、建筑垃圾及其它杂物7.5万平方米,铺设钢筋混凝土导流管共计3882米,河道垫层5500平方米,水泥窑协同处置底泥3万吨。按照计划,项目年底便能竣工。

家住北大沟附近的孙丽华感受到最直接的变化是,刺鼻的气味逐渐消失。“污泥被一车一车运走”。她说,随着项目施工,气味逐步消失,她家靠近北大沟一侧的窗户,在这个夏天终于可以打开。

目前,北大沟河底最上层是错落有致的河卵石,其下隔离层已铺设完毕,绿化工人同步在两岸种植绿色植被,明年两岸就可开花。

跃马湖整治后

北大沟的治理即将完成,当地的跃马湖经过整治后则成为小有名气的人文景观。何冶介绍,2016年,位于吉林市船营区的跃马湖被确定为黑臭水体。湖区占地面积2.1公顷,是吉林市西部雨排水系统的调节池。2018年竣工的整治工程,除了铺设管线,还增设木栈道和亲水平台,重新铺装绿化、人行步道。

“天太热,我们每天都来这乘凉,晚上来踢毽子或者跳舞。”58岁的耿华家住附近,她说街坊们现在叫这里“跃马湖公园”。早上,她和老伴儿会在这里打太极拳,上午带外孙来园内小憩。她说,很多邻居和她一样,“大半天的时间都泡在公园里”。

让耿华意外的是,跃马湖变成了景观还让她的房子升值了,附近中介机构称其为“湖景房”。目前湖内还形成了鱼虫、鱼、泥螺的生物链。何冶称,整治完成后采取公众调查问卷,湖区影响范围内居民的满意程度为100%。

何冶介绍,整治黑臭水体、城市设施维护都是为了践行当地近年来强化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2018年,当地启动创城工作,“生态宜居”是强调的高频词。

在宜居方面,当地目前已完成8条次干路、25条支路、18条胡同路面修缮工作。

生态是系统工程。作为“新项目”的吉林市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长白岛段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也即将竣工。而作为“补课”内容的“九河一湖”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将在年底全部完成,届时城市建成区内将消除黑臭水体。

鲁忠所生活的城区,化工企业林立。曾经的“化工城”正衍变成生态宜居城市。鲁忠常说,植被覆盖和山上的步道让他“很满意”。而此刻,他准备回家休息一小会儿,再约老友下几盘棋。

文/石洪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黑臭水体数年瞒报未治,拿什么改善人居环境
光明网 2024-05-29
黑臭水体真的治不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5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中国青年报 2023-12-18
生态环境部:截至去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新华社 2023-08-31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2025年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2
松花江流域吉林市段无劣V类水体
中国新闻网 2023-03-04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揭露两市水体返黑返臭背后原因
法治日报 2021-10-15
中央督察组通报吉林长春:已治理水体返黑返臭,河长巡河却视而不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09
南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新闻网 2021-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