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券商给予“卖出”评级 中国人保和中信建投双跌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3-08 14:31

今天(3月8日)华泰证券将中信建投评级下调至“卖出”。3月7日,中信证券首次给予中国人保“卖出”评级,成为近年来罕见的券商沽空个股报告。

今天开盘双双跌停

昨天是中国人保,今天是中信建投,两大龙头股分别被出具看空报告。

继中国人保A被中信证券看空并予以卖出评级后,华泰证券也对中信建投A股调低为“卖出”评级。

截至3月7日,中信建投A股今年来已累计上涨257.75%, A/H溢价达372%,远远超越同梯队券商,被市场称为“妖股”。公司接连发布股票异常波动公告,并连续两日发布风险提示。

今日早盘,A股明显降温。上证指数大幅低开,中国人保和中信建投双双跌停开盘,中国人保被多达百万手的卖单封跌停,中信建投此后强势打开跌停板,并一度拉红,中国人保也成功撬开跌停板,股价一度翻红。

券商板块开盘板块大跌逾6%,华林证券、南京证券等一度触及跌停,发布看空报告的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早盘纷纷大跌。保险板块开盘则重挫逾5%,中国人寿、华夏保险等受利空影响一度大跌逾6%。随后,券商板块和保险板块均有所反弹。

研报 “唱空”中信建投A股

华泰证券今日发布的《中信建投估值显著高估,下调至卖出评级》研报指出,中信建投A股。乐观估计公司 2019-2020 年 ROE 水平约 10%、10.5%,公司 2019 年EPS0.67 元,BPS6.93 元, 预计合理股价在 13.86-17.33 元/股。PB 估值存在较大下行风险,下调至“卖出”评级。

这份研报表示,成熟阶段的海外投资银行 ROE 基本在 10%-15%, 回归分析其对应 PB 水平在 1-2 倍。当前公司估值水平已超越可比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明显高估。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 2018年三季度中信建投净资产居上市券商第十,营业收入第七,净利润第八,但当前总市值已超2000亿元,处于A股上市券商中第二位,显著高于其净资产、营收和净利润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排名位置;和高盛相比,2018年的净利润占高盛的5%,但总市值却为高盛的45%,市值体量远超其与国内外可比公司水平,研报认为中信建投当前PB估值已严重透支成长性预期,并未充分考虑盈利波动性和业务发展积淀性。

2019年来中信建投A股上涨257.75%,溢价3.72倍。至3月7日,中信建投A股股价为31.16元/股,A/H溢价达372%,远远超越同梯队券商。

中信建投三大原因被市场看好

连日大涨中,市场人士谈及资金青睐中信建投A股的原因,用三个词来总结,“盘子小,优质,没有证金公司持股。”

中信建投证券是业内最优质的券商之一,各项业务排名均靠前。根据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17年中信建投营收113.03亿,业内排名第十;净利润37.57亿元,排名第9;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含租赁席位)收入27.83亿元,排名第10;资管收入5.18亿元,排名15;投行业务收入32.46亿元,排名第2;财务顾问收入8.58亿元,排名第2。

投行业务是中信建投的一大优势。近期“巨无霸”京沪高铁正式踏上了A股征程,辅导机构也是中信建投,保荐机构大概率会是中信建投,该项目被猜测将成为A股史上排名前九的IPO项目。

中信建投证券目前有超过150个在IPO审核申报期内的项目,在投行中排名第二,市场对该券商在科创板业务上的预期较高。

中信证券“唱空”人保A股

中信证券在《中国人保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称,受益于公司财险业务13%左右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寿险业务从补提准备金进入释放准备金,中国人保未来三年摊薄ROE为9%~10%,对应每股净资产复合增速为10%左右。研报称,中国人保2019年合理股价为每股4.71元~5.38元,对应1.25~1.42倍市净率(PB),并对应13.1~15.0倍市盈率(PE)。

截至报告发布前的3月6日,中国人保A股股价为11.66元/股,对应2019年PB为3.1倍,PE为32.3倍,股价显著高于合理区间。按合理估值估算,预计公司未来一年股价潜在下跌空间超过53.9%,存在较大估值下行风险,首次覆盖给予中国人保A股“卖出”评级。

此前,券商研报敢给予“卖出”评级的情况比较少见。一位资深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大券商还是很有分量的,敢于发布‘卖出’评级报告,一些中小券商写‘卖出’评级的研报,可能连内部合规都过不了。”对于这份研报,有券商分析师表示,“中国人保估值更应对照港股,相对来说,H股价格更为公允,A股投资有可能跟基本面关系不是特别大。”

相对其A股暴涨,中国人保H股行情淡定很多。昨日,中国人保H股下跌3.69%,收报3.65港元/股。相较H股价格,中国人保A股股价溢价3倍多。

中信证券研报称,建议投资者关注尚处于估值低位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即中国人保H股)。仍然看好公司作为龙头财险公司盈利优势,仍有望为股东带来合理的财务回报。

该报告结合3月6日数据称,中国人保H股股价3.8港元/股,对应的2019年PB为0.86倍,PE为9.0倍,P/EV为0.71倍,股价显著低估,首次覆盖给予中国人保H股“增持”评级。

追逐人保A股主要是流通盘小

多位分析人士对北青报记者称,目前投资者对中国人保A股的追逐,已经跟基本面变化关系不是特别大。资金追逐的原因可能在于该股票属于次新股,且流通盘较小。

业内人士说,中国人保是去年11月16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次新股,442亿股的总股本中,流通A股仅10.11亿股。中国人保今年1月1日的流通盘市值仅54亿元,即便涨到现在,流通市值仅100多亿元,与其他保险股数千亿的流通市值不是一个量级。

此前由于连续涨停,中国人保已连续提示风险。3月6日晚,中国人保风险提示公告称,截至3月5日,保险行业7家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为20.3倍,公司静态市盈率为28.16倍,公司静态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

中国人保的市值已经远高于此前各大型券商对其估值。截至3月7日收盘,中国人保总市值已经超过5600亿元,而各券商研报对其估值多在3000亿元以下。

相关

两次著名的研报“看空”事件

2003年以来,曾有两份内资券商看空A股上市企业的研究报告最为知名。

第一份是中信证券看空深发展。2007年3月,上证指数也在3100-3200点之间。引出报告的由头,是深发展业绩在2016年报中业绩爆增319%。报告名为《S深发展A:值得警惕的非正常高增长》,其署名分析师为中信证券分析师杨青丽和吕小九。报告中S深发展目标价大幅腰斩,从19.89元直接下调至8元,下调幅度近60%。

对于“看空”理由,杨青丽在报告开端写道:“06 年深发展净利润已经预增过。实际增长达 319%。但增长主要原因来自于计提准备减少 21%!深发展资产质量在上市银行中最差(06 年末不良率为 7.98%),准备覆盖率又最低(06 年末 48%)的背景下竟然少提准备,使净利润增长率高达 300%多,为中国上市银行06年业绩之奇观!这样明显的不实利润竟然刺激股价疯狂上涨,最后还要分析师不得不再次指出,算是市场的悲哀吧。”

不少分析师纷纷加入战局,“看空”与“看多”打起了一场口水仗。

深发展并未被市场所抛弃,在当年大牛市背景下,深发展股价在4月中旬突破23元,至2007年11月底,更是涨至最高48.98元。

第二份是光大证券看空伊利股份。2014年6月3日,有媒体报道称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的符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的82家生产企业名单中,伊利股份四家工厂落榜。同日,光大证券发布了一篇针对伊利股份的看空报告。在双重打压之下,伊利股份当日创下近三年最大单日跌幅,大跌近7.75%,市值蒸发近54亿元。

这份研究报告所持观点是“伊利股份未来五年将遭遇低温奶、常温酸奶和进口奶实质性冲击”,并罕见地给予伊利股份“卖出”评级,其将看空目标价定在了22.7元/股。

按照光大证券预测,当时股价处于33.95元/股的伊利股价将下跌33.14%,市值减少高达229.84亿元。

在报告中,提到了看空伊的三大理由,分别是“低温奶对常温奶的替代性愈发强烈”、“常温酸奶将大幅替代高端常温奶”、“进口液奶将逐步替代国产常温奶成为增量的绝对主力”。研报作者是光大证券的分析师邢庭志,这是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机构首次如此公开看空乳业龙头股。

作为基金重仓股,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共有242只基金重仓伊利股份,共持有60948.75万股,以6月3日股价跌幅计算,这242只基金账面价值便缩水16亿元。

这份“看空”研报也引发了行业和资本的“口水战”。当年光大证券发布蓝筹股伊利股份看空报告,究竟是何动机迄今为止仍是一个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2023年A股IPO保荐机构上市项目量排名:中信建投猛追中信证券
​第一财经 2024-01-05
券商投行“中考”揭晓 中信建投主承销收入居首
证券时报 2022-06-30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失速” 中信建投证券加速追赶
上海证券报 2021-01-23
中信建投闪崩 公司回应“一切正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02
券商股异动 中信建投一度触及跌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02
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又抢镜了!投行江湖是这样……
中国证券报 2020-11-01
合并传闻刺激中国人寿涨停 一天市值再增千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4
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砸盘 A股尾盘跳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08-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