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打破“35岁门槛”,构建“人尽其才”就业环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16:09

近年来,“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的招聘公告屡见不鲜,成了不少职场人找工作时绕不开的硬性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认为,当前我国就业竞争激烈,许多年轻人为寻求稳定更愿意考公考编,导致体制内岗位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我国人口逐渐进入负增长时代,人口红利逐渐消退,“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他建议,“逐步适当放开公务员录用考试‘35周岁以下’的限制。”这将有利于对全社会就业或者再就业起到示范性作用,有助于解决就业市场上的年龄歧视。

所谓“35岁门槛”,主要指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干部遴选时,均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与之同时,很多企业往往也仿照公职人员招录的做法,或明或暗地设定了类似的门槛。“35岁以下是人力资源,35岁以上是人力成本”也成了不少企业在用人时主要想法。

35岁职业“门槛”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有其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公开考录公务员只选拔主任科员及以下人员,而副处以上人员是通过交流、遴选、内部提拔等方式解决。这个规定不仅是出于体制人才培养的现实考量,还与社会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劳动力的供应充足等“底气”密切相关。

世易时移,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受教育时间的延长,“35岁门槛”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2011年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年,2020年已经提高到10.8岁,“十四五”时期还将继续提高至11.3岁。当下,研究生学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门槛,继续沿用35岁的年龄限制,无疑给求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从劳动力资源的总量与配置上看,放开35岁门槛也势在必行。据《中国人力资本报告 2020》显示,1985~2018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从32.23岁上升到38.39岁,其中城镇38.37岁,农村38.42岁。我国劳动力的整体年龄早已迈过“35岁门槛”,而且还会继续提升,如果不顺势调整,恐怕就会陷入“就业难”与“用工难”的两难处境。诚如李正国委员所言,“这条门槛的设置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造成人才浪费,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公务员招考的年龄限制有着极强的示范效应,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纷纷呼吁逐步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倡导全社会招工消除职场年龄岐视,并进而要求整个社会(企业)取消对招聘者年龄的硬性设限,帮助再就业人群打破35岁年龄限制。公务员招录政策上的设置与变动,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令人欣喜的是,在去年的公务员招录工作中,已经有10个左右的省份主动探索放宽年龄限制,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向外界释放出积极信号。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能够容纳和尊重各个年龄段的劳动者,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35岁左右的人心智和技能都成熟,是人生发展最好的时期。35岁的职场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命运关乎到无数的家庭。打破“35岁门槛”不仅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给35岁以上劳动者更多选项,构建起“人尽其才”的就业环境。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公务员招录部分岗位放宽年龄,年轻人机会少了吗?
中国新闻网 2023-03-31
Qnews|多地公务员考试放宽年龄限制 打破35岁门槛话题引发关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30
消除职场年龄歧视很有必要
经济日报 2023-03-29
工人日报:35岁的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工人日报 2023-03-10
代表委员呼吁:35岁的职场门槛,该打破了
工人日报 2023-03-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