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新职业为人尽其才提供新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15:16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从无人机驾驶员到数据库运行管理员,从民宿管家到乡村规划师,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持续增长,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为稳就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5批共74个新职业。新职业的发布,吸引着各类人才不断涌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实现了就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随着职业发展潜能的不断释放,新职业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持续增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职业体现就业新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突破发展,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和线上线下协同为特征的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例如,随着前沿技术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量子算法工程师等“科幻角色”变成现实,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升级趋势明显,消费市场不断细分,迫切需要更加规范化、职业化的服务。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一批新职业的出现,反映人们对健康、照护、养老、食品安全等社会需求的提升。

新职业开辟就业新空间。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人选择新就业形态,其就业“蓄水池”作用日益凸显。新职业的大量涌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职业选择,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也拓展了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特别是为青年多元化就业提供了平台和途径,有助于缓解总量加结构性矛盾下青年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新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到125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新职业提出保障新要求。跟传统职业相比,新职业具有就业形式灵活、工作自主性强、用工关系复杂多元等特点,从业要求和工作内容无法用现有的职业要求和行业规范来考核衡量。新职业对就业服务保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制定并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权益保障政策。要加快制定完善新职业标准,特别是代表新技术、新需求、新变革的新职业标准,规范开展培训。探索将部分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尽快构筑完备、精准的新就业形态社会支持制度体系及配套措施,适时修订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加大现行社保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一套与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高度适配、灵活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职业,择业新舞台。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新职业必将为稳就业作出更大贡献,为人尽其才提供新舞台,为高质量发展添加新动力。

文/向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锻造新职业新精彩
经济日报 2024-06-09
新职业助力中国新经济业态焕发新活力
光明日报 2023-09-25
新知|电子竞技员、人工智能训练师…… 热门产业催生新职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6
新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
人民网 2023-07-05
看待新职业要有新眼光
经济日报 2022-12-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