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不妨以灵活思维应对中小学入学“红色预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3 16:02

进入5月,全国各地的“幼升小”招生工作陆续开启。杭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入学预警,部分学校已经显示“红色预警”。不只是杭州。广州、长春、北京、青岛、成都、济南、大连等多地都发出了学位预警,甚至一些县级市也有多所学校发出“红色预警”。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今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而多地发布入学预警,即学区内适龄户籍生人数达到或超过学区中小学常态招生计划数的100%给予“红色预警”,介于90%至100%的给予“黄色预警”,这对辖区学生家长是种提醒。

这是各地有预见地应对“最难入学季”。由于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随之迎来人口出生高峰,这批孩子要在今年上小学,给各地义务教育带来压力。部分学校发布“红色预警”“黄色预警”是在告诉辖区学生家长认清客观现实,做好孩子或许不能在心仪学校上学、接受统筹调剂的思想准备。

实际上,只是部分人口密集区域或者部分好学校面临新生入学压力,而城市总体入学压力并不大。这是因为,近年来不断增加学位,以北京为例,近五年来,累计增加18万个中小学学位;2022年新增中小学学位2.9万个。但因新增学位分布与人口密集区域存在一定错位,部分区域难免会面临严峻挑战。

按说,各地应根据拟入学人数相应增加中小学学位,但因增加学位需要大笔投入和建设过程,加之两三年后面临新生儿减少导致需求快速收缩的压力,所以,为避免几年后学位浪费,就不敢大幅增加学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应对这两三年中小学新生入学的“红色预警”,对各地有关方面都是一大考验。

对此,笔者建议,应以灵活思维来应对挑战。比如,“因需制宜”精准增加学位。即根据区域内人口未来趋势特别是新生儿数量变化确定新增学位的数量和分布,几年后宁肯浪费一部分学位,这两三年也要确保区域内的孩子有学上,能就近上学。这需要各地在中小学学位建设、财政投入等方面更精准。

又如,对发出“红色预警”的部分学校,不妨考虑短期内适当放宽班级人数限定。之前各地都明确了班额标准,小学、初中每班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有的学校符合标准,有的超过标准。考虑到这两三年入学需求增多随后需求萎缩,大幅增加学位不划算,所以,不妨允许部分学校适当突破班额标准。

再如,各地要以灵活方式合理调剂生源,学生家长也要灵活看待地方调剂。以杭州为例,公立学校以“一表生”到“四表生”的先后顺序来录取,那么有关部门就要对“三表生”“四表生”做好分流工作,分流既要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也要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而家长也要认清现实,自觉接受调剂结果。

另外,对地方好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加强重点监管。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有的家长不惜巨资购买所谓“学区房”,有的家长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打招呼,这都会影响入学公平。对此,好学校要坚持招生原则,不向权贵低头,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对招生环节加强监督,最好让招生工作无死角“晒”在阳光下。

除了今年起的两三年内,应对中小学入学“红色预警”需要灵活思维,鉴于城市未来人口流动、增减充满变数,也要以灵活思维应对未来新生入学不确定性,既要避免教育资源浪费,也要保障学生受教育权。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以灵活思维保量保质应对“二孩入学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部分地区中小学学位预警背后,如何保障“就近上”“上好学”
光明日报 2023-07-04
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千万小心
新华视点 2023-05-27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新华社 2023-05-23
煽动“教育焦虑”搞钱,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新华社 2023-05-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