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医保局:我国药品采购指导价格指数下降19%,药价持续上涨趋势开始扭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13:23

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长期以来,我国的药品和医用耗材的价格存在虚高现象,特别是一些长期进口老药,尽管已经过了专利期,但是仍然以较高的价格在我国市场销售,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更是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介绍,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通过降低中选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成本来降低中选产品的销售价格。

施子海表示,改革近5年来,集采成效正在不断显现,我国药价持续上涨的趋势开始扭转。根据相关测算,与2018年相比,2022年,我国的药品采购指导价格指数下降19%。在集采的推动下,2018年以来,我国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累计数量,由当时的不足200种快速上升到目前的超过3000种,高质量药品正逐步占据临床用药主流。

“大家应该记得,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我不是药神》,里面有一个治疗白血病的药,叫伊马替尼,原研药价格1万多一盒。在第一批开展国家集采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药纳入集采范围。“施子海举例说。他表示,通过集采,中标的仿制药价格降到每盒600元左右,原研药尽管没有中选,但受集采影响,价格由每盒1万多降到了7000多元,使白血病患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此外,群众反映强烈的心脏内科和骨科的主要耗材,也已纳入集采,中选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患者负担明显下降。

施子海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了第八批药品集采,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还将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同时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促进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马晓晴
校对/李萌

相关阅读
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接近尾声 全国统一药品大市场加速形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01
2024年每个省份集采药品数将累计达到500种
新华社 2024-02-11
扭转药价虚高,医保改革如何破题?
新华社 2023-11-16
青海:不断扩大药品耗材集中招采规模 群众用药负担不断降低
中国新闻网 2023-05-26
国家医保局: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