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图片故事|治沙“新青年” 奋战库布其
新华社 2024-06-07 23:00
在黄河“几字弯”南岸的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一线,治沙“新青年”与荒漠化鏖战正酣。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搬运沙柳,准备铺设沙柳网格。夏日时节,位于库布其沙漠深处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郎图镇格更召嘎查绿意渐浓。牧民敖日格乐正忙着运水、栽种杨柴、铺设沙柳网格,抢抓时间种树植绿。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在查看沙子的湿润程度。“90后”的敖日格乐2012年大学毕业返乡后,就投身库布其沙漠治理至今。敖日格乐说,改善沙漠生态,实现绿进沙退,需几代人不懈努力。“从父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我要继续向沙漠要绿色。”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查看蜜蜂生长情况。在库布其沙漠种树植绿并不容易。面对刚种下树苗,一阵黄沙就吹倒的困难,敖日格乐总结经验,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方法,还通过养殖蜜蜂的方式,提高柠条的授粉率。目前,敖日格乐家周围的2万多亩沙地遍布柠条、沙柳等植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一处治沙点,治沙工人在铺设沙柳立式网格沙障。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发动抽水马达,准备带领工人栽种杨柴。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中)带领工人栽种杨柴。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右)带领工人栽种杨柴。

6月5日,敖日格乐行走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深处。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敖日格乐在搬运沙柳。

6月4日,在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李挺(右)在查看蔬菜苗的生长情况。格更召嘎查80多公里外,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一片“蓝海”。治沙人李挺行走在光伏板下,专心地查看生长在沙质土壤里的蔬菜苗。

6月4日,李挺走在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与敖日格乐一样,李挺也是一名“90后”----杭锦旗治沙“新青年”。不同的是,李挺更多地利用立体光伏、无人机飞播等新方式从事治沙。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无人机照片)。

6月5日,在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一处治沙点,李挺(左)在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

6月5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一处治沙点,李挺(左)查看治沙进展。

6月4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中国西北种质资源库,李挺在检查植物的生长情况。2014年,李挺大学毕业返回杭锦旗,扎进库布其沙漠开始防沙治沙。十年来,他与团队研发应用治沙新技术,升级光伏立体治沙新模式,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既修复沙漠生态,又提升经济效益。

6月4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中国西北种质资源库,李挺查看植物生长情况。李挺说,让沙漠变绿,植物是关键。在推进光伏立体治沙的同时,他不断研究学习沙生植物种子、种类、习性等知识,努力进一步提高沙生植物成活率和种类数量,为库布其沙漠增绿多添一份保障。

6月4日,在位于内蒙古杭锦旗的中国西北种质资源库,李挺在查看沙生植物标本。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无人机照片)。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里的沙柳。

6月5日拍摄的内蒙古杭锦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无人机全景照片)。“90后”治沙“新青年”只是杭锦旗治沙群体的缩影。当前,成千上万个杭锦儿女正勇挑重担,采取“北缘锁边、南部围堵、西部封禁、中部切割、东部削平”的措施治理库布其沙漠,切实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刘金海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治沙“新青年” 奋战库布其
新华社 2024-06-07
我爱我家新青年:扬青春斗志 做时代新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6
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5
00后“国风新青年”:让热爱照进生活
中国青年报 2023-10-10
新时代文学塑造“新青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5-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