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疾控提醒:发热、咽痛、皮疹,小心猩红热!
北京市疾控中心 2024-05-22 12:01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 A 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Group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儿童扁桃体炎、咽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并发症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流行特征: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为发病高峰。5-6月为春季高峰期,11月至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期。

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品、手、食物等传播,还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托幼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感染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再次感染同一血清型病原菌的可能性较小。

潜伏期:

1-12天,多为2-5天。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和外科型。

临床以普通型多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可表现为高热伴咽痛,发病后次日出现皮疹。

皮疹始于耳后、颈及上胸部,1天内蔓延全身,典型的皮疹如“鸡皮疙瘩”,多在1周内消退,躯干常呈糠样脱屑。部分患者可出现“草莓舌”、“杨梅舌”。

并发症:

如未经及时治疗,感染可蔓延至临近组织器官,引起鼻窦炎、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支气管炎、肺炎等,还可能出现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等。

如何预防?

01

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和健康宣教。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

在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倡导勤洗手、加强通风、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卫生习惯。

02

家长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带病上学。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发热、咽痛、皮疹—— 小心猩红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猩红热“又热了” 儿科医生提醒:规范洗手,科学佩戴口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孩子发热咽痛起红疹 小心是猩红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6
转发提醒!疾控部门提醒近期防控猩红热
央视新闻 2024-05-26
儿童易感、近期高发!这种传染病怎么防?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5-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