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67岁老人自学种果树成“专家” 一年奔波300天免费指导2万多农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22:04

近日,一位一年300天都在出差的67岁老人在网上引发关注。5月14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叫苏红星,来自安徽宣城,20年前为陪妻子养病搬进山里开始种果树,经过自学和实践,他从门外汉变成精通果树种植的林业乡土专家。

他是吸粉40万的农业技术推广博主,给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干部上过课。一年有300天他都在为指导各地的农户奔波,至今已免费指导过2万多农户。“每当看到农户通过我的指导从失败中走出来,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就不觉得累了。”

男子自学种果树成“专家” 吸引农户前来“取经”

苏红星来自安徽宣城,今年67岁。2004年,因为妻子查出癌症,为了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给妻子养病,苏红星在宣城宣州区金坝祠边村买下了一片山场。在陪妻子养病的同时,他尝试种起了果树。

起初,苏红星对种果树一窍不通,为了学习种植管理经验,他开始拜师学艺、刻苦钻研,先后跑过淄博、临沂、陇南等十几个地方,向当地的果农学习,找专家请教,并在自己的果林里反复实验。就这样,他通过埋肥、套种等方式,将原本寸草不生的荒山改良成了丰产的肥沃土地。他通过多次实验创新品种,让自家果园里的桃树延长了丰产期和挂果期,口感也更佳。

苏红星发现,只要学会一个品种的种植流程,再学习其他品种就简单多了,通过不断研究,他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果树管护方法。他认为,任何植物长得好,首先要叶好,叶好来自根好,根好来自土好,土壤好不好是关键。“我们利用有机肥和生物菌,有益菌控制有害菌,果树自然就长得好。”

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很多果农慕名而来,苏红星也总是毫不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和经验。2015年起,苏红星就开始免费指导周边的农户,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他说,其实这些农民也有农业大学的教授可以指导他们,但农民们往往听不懂教授讲的内容,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讲的东西农民一听就会。因为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我讲的时候有时会用比喻,他们就比较容易听懂。比如,有的农民觉得作物不结果子就不该给它施肥,我就说‘一个人今天不工作,还要不要吃饭?同样,果树现在不结果,想要它明年开花结果也要补充营养’。”

一年有300天为指导各地农户而奔波 已指导过2万多农户

苏红星不仅种植技术好,讲解又通俗易懂,逐渐就成了农户们眼中的“专家”。除了本地的农户,外地甚至远至海南、黑龙江、新疆的农户也邀请他来自己的田里指导,“出差”成了苏红星的日常。一年里他有300天都在为了指导各地的农户而奔波,从2015年以来,他已免费指导过2万多农户。不论路途多远,农户都只需报销交通和食宿费,不用支付任何额外的费用。

疫情期间,仅依靠电话和微信很难把农户遇到的问题解释清楚,为了更好地指导外地的农户,苏红星萌生了把指导案例拍成视频的想法。2022年6月,他开始运营短视频账号,把自己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的过程拍下来并添加字幕发到网上。他的视频涉及如何根据环境选择果树品种,如何施肥、修剪、嫁接、增产、土壤改良、治理病虫害等,涵盖桃、李、西瓜、蓝莓、樱桃、草莓、枇杷、杨梅、葡萄、柑橘、榴莲、山核桃、花生、油茶、槟榔等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视频认识了这位“种果树的苏老师”,他的短视频号目前已吸粉超过40万。

苏红星说,视频中出现过的作物品种他几乎都种过,目前他还打理着120亩果林,农忙的时候,经常要忙到凌晨2点。

实地为农户诊断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看到他们走出失败有成就感”

为何这么忙还要奔波、出差指导其他农户?苏红星开玩笑说,如果农户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未来他再去找他们就可以住宾馆,不用住在果园里了。只要这些农户用他的方法挣到了钱,在他真的困难的时候,农户们也能资助他。“但现在我的收入足够生活了,不需要资助。看到农户经过我的指导从失败中走出来,我会有成就感,也就不觉得累了。我也不期待退休,打算一直到干不动为止。”

江西南昌的邱先生种植油茶,但产量一直提不上来,“之前请过专家来指导,但他们只告诉我可能存在的问题,具体我也不知道如何提高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邱先生在网上寻找解决方案。他看到苏红星在其发布的视频里指导过其他农户种植油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苏红星发了私信求助。

经过前期沟通,近日,苏红星从安徽赶到南昌进行实地诊断,把“问题”转化成了“方案”。邱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苏红星指出油茶园土壤缺少微量元素,可以用磷酸二氢钾加硼,配好比例用无人机喷洒。“此外,他还给我讲解植物病症治理、剪枝等问题。我感觉苏老师很热心很专业,打算先用他的方法试一试。”

现在,苏红星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林业乡土专家,其种植技术不仅得到农户们的认可,也得到了林业部门的认可。他还曾受邀为宣城宣州区林业局技术干部培训授课,同时,他的果林还成了西北林业大学的新品种试验地,该校的教师也会带着学生前来向其学习。

实习生 林子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朱葳
校对/武军

相关阅读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这位南京六旬教授“伺候”200多亩果林11年
扬子晚报 2024-05-14
北农师生种下百棵果树 同上乡村振兴大思政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徐州“苹果大王”讲果树种植圈粉百万
扬子晚报 2024-01-31
“小县城果王”的桔橙人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河南派专家组赴地方开展冰冻雨雪天气灾后技术指导
中国新闻网 2023-03-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