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结婚登记增长,“龙宝宝”增多,婚育利好如何持久?
熊丙奇看教育
2024-02-14

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止跌回升,龙年有望出现“生育小高峰”。龙年春节,两则婚育消息登上热榜。

一则是据报道,全国多地2023年婚姻登记大数据在近段时间接连出炉,安徽淮北等地结婚登记人数增长明显,湖南浏阳等地终止了连续多年的下跌势头。据微信公众号“淮北民政”消息,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21179对,同比增长91.87%。浏阳市融媒体中心消息,浏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发布了2023年婚姻数据,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443对,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止跌回升,相比2022年增加458对。除此,山西太原、河南许昌,江苏苏州、常州、无锡等地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也都出现增长。

另一则是据央视报道,“龙宝宝”陆续出生,今年或迎生育小高峰。2月10日零点刚过,上海多家妇产科医院里就陆续迎来“龙宝宝”。截至早上8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出生龙宝宝9名,其中有5名宝宝顺产。

在我国结婚登记人数9连降,以及去年出生人口创下新低,只有902万之后,这两则消息无疑令人振奋。部分舆论认为,这意味着我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出台的一系列刺激婚育的政策已经开始见效。但也有人指出,去年结婚登记人数有所增加,以及今年“龙宝宝”有望增多,可能与传统的婚育观念有关,观察刺激婚育政策的成效,还需要更长周期。提高适龄青年婚育意愿,要久久为功,减轻结婚、生育、养育、教育的压力。

据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首次跌破 700 万对。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这是我国结婚登记人数连续9年下降。2023年的全国结婚登记人数,目前还没有发布,各地报出的结婚登记大数据,只是观察分析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变化趋势的一个窗口。总体看来,考虑到2020~2022年部分适龄青年结婚受疫情因素影响,2023年的结婚登记人数增加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增加,和有望带来的2024年出生人口增长,有关专家在分析时指出,这也和民间存在的婚育观有关。据介绍,甲辰龙年(2024年)是“无春年”,民间称一年中没有“立春”节气的年份为“寡年”,虽然这是阴历和阳历之间历法推演所致,与吉凶祸福、婚丧嫁娶无关,但不少市民还是受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有关“寡年不适宜结婚”等观点的影响,提前在癸卯兔年(2023年)结婚。而在生育方面,2024年又称为“青龙年”,不仅承载着“好运、平安”等丰富的历史意义,也被寄予了人们对新生命的期待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一解释反映适龄青年选择婚育,仍受传统婚育观的影响,但如果这一分析站得住脚,那么,2024年就可能出现结婚登记人数的再次下跌,以及2025年出生人口的再次下降。也就是说,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以及龙年“龙宝宝”有望增加,都是短暂的反弹。要提高适龄青年的婚育意愿,显然不能靠这种“外部机遇”,而必须解决影响他们婚育意愿的根本问题。

春节期间,高价彩礼问题也受到舆论关注。而针对农村青年结婚压力大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这是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提到“人情负担”,而早在2019年,“天价彩礼”就被中央一号文件点名,且一直是近年来乡村治理的重点问题之一。另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将农村生育支持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提到,“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这是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婚育现实问题的措施。对于适龄青年来说,转变他们的婚育观,提高婚育尤其是生育意愿,必须建立起全面的社会支持体系。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过去几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刺激生育的政策,包括延长产假,发生育补贴等等,但要全面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还需拿出更多的硬招、实招。

图源/视觉中国

相关阅读
登记点设在景点网红地让结婚更有仪式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止跌回升:去年结婚登记数768万对,增加84.5万对
澎湃新闻 2024-03-16
止跌回升:去年全国结婚登记数768万对,增加84.5万对
澎湃新闻 2024-03-16
全国首次!视障人士结婚登记用上无障碍格式版结婚誓言、登记告知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龙年语境下的婚育利好如何巩固持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