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长江干线岸电使用量突破1.2亿度 船舶“吃”上清洁能源 荒滩变成“生态湿地”
武汉晚报 2023-12-27 12:07

12月26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长江干线船舶岸电使用量突破1.2亿度,提前2年实现“十四五”用电量超亿度目标。

2023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38.8亿吨、三峡枢纽货物通过量预计1.7亿吨、引航船舶载货量预计4.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1%、7.6%、7.5%,均再创历史新高。另外,长江干线省际游轮全年客运量以及重庆两江游、武汉滨江游、宜昌两坝一峡游等“城市游”客运量同样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背后,长江航运降碳减污扩绿成效显著。

岸电使用量突破1.2亿度

2023年,长江经济带船舶岸电使用量1.2亿度,同比增长64%。使用岸电1.2亿度,相当于替代了5500万升柴油,减少10.2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武汉市所有港口都已经安装了智能岸电设施,使用率达到100%。

绿色岸电是船舶待闸期间主要动力来源。近年来,为使更多船舶“吃”上清洁能源,长航局联合长江水系13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发布倡议,鼓励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产业链发展,推动“三峡氢舟1”、江海直达700标箱、汉江120标箱等新能源船舶建成投运,开展川江载货汽车滚装船新能源应用试点,上线运行港口和船舶岸电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完成1.5万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

去年3月29日,三峡升船机迎来载电量全球最大、充电技术属世界首创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首航下行;今年10月11日,长江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首航。12月12日,记者现场见证长江航道首艘纯电测量船投入使用。

曾经寸草不生的滩涂已成“生态湿地”

26日午后时分,在汉阳杨泗港大桥旁边新五里水上综合服务区,不时有靠泊船舶移交生活垃圾、污水。通过手机扫描码头二维码,船员便可快捷完成系统报送。目前,针对停靠船舶,武汉已安装污水和油污接收器30多台(套),保证船靠岸,船舶污染物“随到随收、应收尽收”。长航局航道与通航管理处处长徐厚仁透露,局属海事机构登记管辖的运输船舶已有3.6万艘报备实施“零排放”。

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的倒口窑心滩,现在已成为各类生物栖息的人造“生态湿地”。在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航道整治工程中设计的“人工鱼礁”,既满足航道整治要求,又为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

江中,生态固滩杨树成林、沙鸥翔集;岸边,生态护岸绿草茵茵、鸟语花香。如今,武安段工程共建成生态护岸15.4公里,生态涵养区3处,修复水域面积60平方公里,营造生态固滩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微笑天使”江豚、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从水到岸,随着新记录种类的发现和各类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沿江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黄金水道”两岸绿色画卷徐徐铺展。

文/汪文汉 李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三峡船闸通过船舶突破100万艘次
科技日报 2023-07-26
长江干线航道全线提升维护水深
中国新闻网 2023-05-13
今年一季度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创新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01
长江航运部门船舶水污染物治理工作见成效 两年共接收船舶垃圾2.5万吨
央视新闻 2023-03-01
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央视新闻 2022-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