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周锐的文学人生也是一部“响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6 19:00

《响堂》 周锐 著绘 接力出版社

《响堂》是一部好玩又有趣的京剧题材小说,周锐老师将京剧知识以悄无声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文字里表达出来,使得我这样的京剧小白也可以看得很开心。

周老师作为一个南方人,竟然能够在《响堂》中融入那么多地道的老北京话和京剧知识,比如京剧术语“流行头”“靠大墙”“清音桌”等等。他对京剧知识的普及、解读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写的人很欢快,读的人很开心,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对京剧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周锐的文学人生其实也是一部“响堂”。我印象中,周锐老师是从“热闹派”童话为我们所知晓,但是,他这些年写了很多让我们惊异的题材,比如琴棋书画、五行八作,他什么都有涉猎,什么都能津津乐道,而且写得妙趣横生,以创新的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这本《响堂》必然是由周老师写出来的,为什么?正因为有这一系列传统文化题材作品的铺垫,周锐老师创作才会“信马由缰”。即使没有“缰绳”,周老师也无所谓,因为他心里有数,“缰绳”在他的心里。京剧的知识全在周锐老师的肚子里,所以他都是以一种轻松、自在、欢实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和构织故事。

倘若我想像周老师一样去创作同类题材的作品,我要去了解京剧知识,还要想着构建人物形象以及成长历程,我恐怕写不好,写出来的作品未必能浑然天成,这是我读《响堂》的感受。

我的新作《通往自己的路上》里面写到了周老师。很多年前,周老师在一次会议上说了一句话,叫“时时处处不要容忍平庸”,这句话我记住了。因为有周老师这句话,我在书中写下了这一小段和儿童文学写作有关的文字:

“时时处处不要容忍平庸。”这是童话作家周锐在一个儿童文学笔会上送给年轻人的一句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一个人过各种招式,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是求索的必然,而去掉标签,不要限制自己、固化自己也是成长的要义。年轻写作者当然需要量的累积和实践,但是当你度过了技巧上的熟练熟稔之后,怎么面对接下来的难度考验?不一样的境界和格局会朝向不一样的写作,为写而写的“匠气”——不断重复自己编织一个个可复制的故事,还是如魔法师般创造和发明一种奇迹?——成为自己,同时有勇气打碎和冒犯自己,在跌跌撞撞的写作路上重塑一个自己。今日今时的写作者如果有写的意愿和能力,各路出版社的编辑都会伸来橄榄枝,写书出书签书邀约不断。当“给孩子的写作”成为一门相对容易的手艺,作为一个有要求的作家首先是警醒和警觉,提醒自己不要志得意满,不要沾沾自喜,不要沉醉在看得到的鲜花和码洋里,而这恰恰又是艰难的。写作者如能有一点点的反省和自律,已经相当的不容易了。

周锐老师一直引领在前,给我们这些更年轻的写作者以警醒的力量。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先生讲到周锐老师的写作特点时提到了两个关键词,我也十分同意。第一个是庄谐并重,周锐老师作品十分幽默,可是其中不单单只有幽默,还有很多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藏在其中。第二个是创新,创新永远在路上,这就呼应了周锐老师多年前的那句话,“时时处处不要容忍平庸”。这两句话对每位写作者、出版人都是金玉良言。

作者: 陆梅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赏读|我看见的是“‘川流不息’的做饭” ——在N-TALK文学之夜的演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赏读|诗意之外的离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0
赏读|董桥:板桥旧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赏读|“独特的他(她)”无所不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赏读|一部上海弄堂版的《城南旧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