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加大监管 规范公考培训行业
中国教育报 2023-11-30 12:33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公考培训俨然成为产业链。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考生下定决心投资自己,积极报班。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即便失败也能获得的退费保障,而是公考培训协议班一环又一环的套路。

套路有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承诺“不过包退”,结果要么资金迟迟不到位,要么从“没钱退”改成“分期退”。调查显示,38.9%的被访者表示有过退费经历,其中81.1%的被访者表示退费时遇到培训机构不合理扣费或拒绝退费。还有一种情况是赖着不退,让维权学员自己去“走法律程序”,徒增维权的负担和成本。

事实上,这不过是公考培训乱象的冰山一角。随着公考热的持续升温,公考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从实际情况看,参加公考培训班的确有一定效果,但随着参加公考人数不断增多,公考培训机构变得供不应求,各种乱象开始大量出现。在实际维权过程中,由于协议条款更多谈及培训机构的权利,考生很少有协商余地,维权面临着很多障碍。

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谁来监管公考培训机构在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人社部门认为公务员培训并非技能培训,对培训机构师资没有硬性要求;市场监管部门认为培训机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高低管不了”,只有不明码标价、不履行承诺等行为才会管。如果公考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未实施明码标价等行为,相关部门才会接受投诉举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问题在于,开办资质和师资配备是所有社会化培训机构最核心的要素。从校外培训的治理情况来看,公考培训行业的规范化,关键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先把规矩立起来并加以完善,再明确公考培训行业的管理主责部门,把组织、人社、市监、公安、税务、民政等部门的职能整合起来,填补监管漏洞。

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显得极为重要。对于公考培训的准入门槛应有相应的限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资格等要及时进行审查,能保留的在许可之后给予保留,不能保留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净化公考培训的源头。

除此之外,行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不可或缺。应鼓励和支持成立公考培训的行业协会,引导其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设立行业自律机构,主动发现和解决行业内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并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的作用,最终达到社会共同治理的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消费者要提高权益保护意识,在选择公考培训机构时做好资质审查工作,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培训机构去培训。平时要学会保留相关证据,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上,有关部门可以效仿对预售卡的监管举措,开设监管账户把培训机构的钱管起来,不能任由培训机构任性妄为。

公考培训招生不能没有规矩,这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作者/堂吉伟德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深圳:防止“卷款跑路” 福田区治理校外培训行业有新招 监管预付金已超1200万
南方都市报 2024-03-15
山西:艺考培训机构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管理
山西综合广播 2023-10-06
四部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全面规范艺考培训行为
教育部 2023-07-28
收费乱、套路多 整理收纳师培训亟须建立行业标准
工人日报 2023-05-05
@考公考研备考选手:选择培训机构,需提防这些“坑”
扬子晚报 2023-03-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