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聚焦诗圣意欲超越有限肉身的惊人一跃 全方位复原杜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19:00

今年读过最佳的历史小说,应该是写杜甫的小说里最丰赡的一部。杜甫既好写,也难写。好写在于杜甫留下来的诗作,已经提供了当时当地丰富的史料和自己的心境,后人可由此进入他营造的世界;难写在于已经千年前的大唐了,如何细致地描写那个时期的人和事,是需要作者有扎实的学术打底,还要有高超的文学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本书四十余万字,读来兴致盎然,一方面小说力图复原当时的风貌人情(经济活动、官场来往等),一方面刻画的人物(杜甫和围绕他的家人、交往官员,当地人……)都栩栩如真。

——邓安庆(小说家)

【作者介绍】

马鸣谦

新派历史小说代表作家,著有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都是以古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著名翻译家,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战地行纪》 《奥登诗选:1927—1947》和《奥登诗选:1948—1973》,此外还译出了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和《松尾芭蕉俳句全集》。尤其是奥登的译作,已经成为国内奥登作品的权威版本。

古典文化学者,近十年来潜心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已出版《唐诗洛阳记》两卷。

【“诗人传三部曲”是什么?】

是以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三位诗人为写作对象,选取了他们人生中某一个关键的时间段进行细致书写,分别对应的作品是:

“杜甫篇”《征旅》(已出版)

“李商隐篇”《少年李的烦恼》(已完成,计划在杂志《十月》发表)

“白居易篇”《池上》(正在创作中)

【“诗人传三部曲”的优势】

(1)国内首次以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三位诗人的人生中某个重要阶段为写作目标。以无比细致的笔触深入到诗人的生活中去,抽丝剥茧地呈现三位诗人的人生。

(2)既有学术性,又有文学性。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荣新江称赞:“作者马鸣谦做到了学者一直不敢逾越的事,他将学者与小说家的身份完美结合。”

(3)虽然是历史小说,却是以现代的文学手法来写,新旧平衡得特别好。著名小说家赵柏田认为:“鸣谦的小说语言,细细读去,如抽丝剥茧,竟有着说书人的几分余韵。他总是把新与旧结合得很好,把传统与现代平衡得一点不生硬。”

【《征旅》写的什么?】

《征旅》是小说家马鸣谦计划中的“诗人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全文四十万字,聚焦杜甫在峡中的三年,尤其是在夔州的两年生活,向前追述他在青春时代、旅食长安的十年和蜀中岁月的片段,向后也带出他出峡后的尾声,而夔州时段是小说叙事上最佳的黄金分割点,也是本书最重要的篇章。

小说在叙事形式上做了非常成功的探索:除了第一乐章“入峡”部分有穿插性的回忆段落,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叙事。不过,在线性时间叙事中也叠合、糅入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平行叙事,即以杜甫的主观视角为主,根据情况再同步穿插多种视角。

整部小说可读性强,生动地刻画杜甫和围绕在他周围的人物群像,艺术感染力强,是一本近年来难得的小说佳作。

【《征旅》厉害在什么地方?】

(1)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做依据:马鸣谦创作此部作品酝酿多年,从《杜甫评传》入手,过后又搜集、阅读了不少和杜甫有关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其构思是在中日两国杜甫学者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可以说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做依据。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马鸣谦做了大量文本工作,囊括饮食、风俗等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借此也厘清了人物的位置与面貌,并想象与描摹出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

(2)有高超的文学技巧做支撑:《征旅》除了第一乐章“入峡”部分有穿插性的回忆段落,基本上还是采用了常规的线性时间叙事。不过,在线性叙事中也叠合、糅入了不同人物、不同视角的平行叙事,即以杜甫的主观视角为主,根据情况再同步穿插多种视角。此外,作者还学习了萨拉马戈在《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中的技法:将客观白描、主观独白、上帝视角与多人物视角相互交叉,随时可以作无缝跳接。

(3)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做联结:读完全书,深深沉浸在杜甫诗篇的氛围世界中,原先横亘在面前的古人与今人、过去与现在、偶像和读者、诗与生活之间那些障碍壁垒已不复再存在,杜甫不再是一个固定的标签、一个被偶像化的大诗人,他变成了我可以感知、可以接触、可以了解的一个同时代人。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写作|余光中:散文的6种写法
作家联盟 2024-04-16
历史|重走诗圣杜甫的前半生,再现大唐盛世的历史图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还原诗圣为真实的“人”,北京人艺《杜甫》再登首都剧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18
新知|《我拒绝成为天才鹦鹉》理解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的必读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生活|中信文艺“青年创作者计划”2023:青年,以肉身进入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