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艺术|这只兔子,十分罕见!
科普中国 2023-01-28 10:00

“老蟾不锁明月宫,飞落西河白兔公”。兔子从古至今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瑞兽。在古人的想象和诗词中,玉雪可爱的兔子作为仙女嫦娥的小伙伴和“宠物”,每天在月球“蟾宫”行走,在桂树下嬉戏,清辉中拜福。

农历兔年,上海博物馆的兔年特展上出现了一只出自地宫的元代水晶兔。这只古代小兔虽不是来自蟾宫,却分外玲珑可爱,尤其材质十分罕见。

这只元代水晶兔1994年发掘于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地宫,现为上海博物馆馆藏。水晶兔长约6厘米、宽逾4厘米、高仅2.6厘米,小巧精致。兔子身体呈卧伏状,四肢收屈,弓背丰臀,短尾下垂,长耳后抿紧贴项背,全身圆润饱满,乖巧可爱。

图源:上海博物馆

“这只元代水晶兔的艺术造型,模拟的是兔子觅食。它腹背有个竖孔,可系可佩,造型质朴敦实、憨态可掬,很有唐宋遗风。”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说。

圆应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寺内,又名崇恩塔、延恩塔,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993年至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圆应塔进行全面修缮时,在塔刹顶部宝瓶和天宫、地宫内发现文物1000多件,其中就包括这件水晶兔。文物专家指出,我国考古发现和传世的水晶兔颇为少见,因此上海这件元代水晶兔颇为珍贵。

“兔子性情温良,历来被国人视为瑞兽。《瑞应图》记载:‘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意思即为‘盛世有兔’,可见兔在古代为祥瑞之物。” 褚馨说,兔年新春,这件元代水晶兔和其它数件兔形文物一起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让观众感受兔年的生机和活力。

文并图来源:新华社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传统技法制作当代文创 国家级非遗金漆镶嵌推沉浸式“百兔迎春”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6
海淀区图书馆(北馆)带读者感受年俗文化之美
北京日报 2023-01-28
海图北馆带读者感受年俗文化之美
北京日报 2023-01-28
100万人次博物馆里迎新春
北京日报 2023-01-28
力推“沉浸式体验”项目,北京春节文化更有韵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