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活|三联书店走过的九十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8 17:0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它的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1948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并入人民出版社,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2002年加入中国出版集团。在不同的时期,三联书店都投身时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家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已经以优良的历史传统、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

时代急流

1932年7月,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共同创立了生活书店,正式名称是生活出版合作社。邹韬奋说,要“努力为社会服务,竭诚谋读者便利”。之后他又强调“本店以促进文化、服务社会”为主旨。

1935年,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创办了新知书店。1936年,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等创办了读书生活出版社。它们和生活书店同属三联书店前身。三店共出版图书2000余种,先后共编辑出版期刊约50种,这些包括《生活周刊》《资本论》《大众哲学》等在内的书刊在当时产生过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出版的四百余种红色读物中,除了解放区出版的部分外,其余二百多种均由这三家出版社出版。

学术薪传与《读书》启蒙

1948年10月,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中国成立后,三联书店于1951年并入人民出版社,单设编辑部,下设中国历史、外国历史、地理等六个编辑组。这一时期三联书店的出版围绕两个重点方向展开:一是有计划地整理出版老学者们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另一个出版方向,则是酝酿、制订一份规模庞大的《翻译世界学术著作规划》,学术出版的基因延续于三联。

1978年,改革开放的帷幕正在徐徐拉开,三联书店的学术和文化“基因”也开始萌动。1979年4月,陈翰伯、陈原、范用等人创办《读书》杂志,创刊号以《读书无禁区》开篇,这一标题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标志性的口号、成为文化知识界的集体记忆。

恢复独立

1981年8月出版的《傅雷家书》,是当时非政治类通俗读物中最畅销的图书。这是一本重拾文化和知识尊严的书,是对历经劫难而不失气节的读书人形象最有力、也最有情的文字记录。随着《傅雷家书》的出版,三联书店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作家的小作品”,广受读者喜爱。

与此同时,三联书店的“文化生活译丛”和《第三次浪潮》等图书,风行一时,反映了当时社会渴望全方位吸纳人类社会优秀文明成果的风气。

1986年,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成为一家以出版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图书为主的综合出版社。一批新的中青年著译者为三联带来了两套重要的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和《新知文库》,在出版界和学术界都引起极大反响,为我国此后的学术发展和理论建设铺下了重要基石。

一主两翼

20世纪90年代,三联书店确立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主”即以学术文化图书出版为中心;“两翼”则分别是以三联分销店的形式建设销售通道和创建以《读书》、《爱乐》、《三联生活周刊》等为主干的期刊群。此外,还于1996年创建了三联韬奋图书中心。

同时,“人文精神、思想智慧”为核心的出版理念逐渐形成,出版风格日趋成熟,不论是学术图书还是大众普及读物,均注重思想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1995年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为读者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它的热销也加速了《陈寅恪集》的问世。

1992 年底,三联书店就提出过出版《钱锺书集》和《陈寅恪集》的设想。他们两位是学问精湛、享有世界性声誉的中国学者,出版他们的作品集,有助于学术界的深入研究,也是中国当代学术史资料的积累。2001年起,《钱锺书集》和《陈寅恪集》陆续刊行,标志着三联书店开始有意识地对20世纪前辈大家、名家的重要作品进行遴选和整理出版。

为大力支持本土原创学术新著的出版,1994年,三联书店推出“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这套丛书至今已出版百余种,很多当代学术领军人物的第一部著作或代表作都曾入选,目前最年轻的作者已经是“90后”。

1997年推出的“学术前沿”丛书聚焦“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思想界的前沿性著作,影响巨大的布罗代尔、福柯、萨义德、哈贝马斯、列奥·施特劳斯、萨林斯等学者的代表作,都收在这套丛书里,迄今已出版60余种。“学术前沿”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一起,为中国读者展现了20世纪现代西方的思想图谱和理论更迭。

在中等知识读物方面,三联书店同样秉持“新锐一流”的出书原则,在“文化生活译丛”之外,推出了《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乡土中国系列”“二十讲系列”等知识读物,让学者专家为普通读者解读人文、艺术、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此外,还出版了“蔡志忠中国古籍漫画系列”和《金庸作品集》这两套脍炙人口的大众经典。

这个阶段的三联书店,以“力争领先别人半步”的理念,努力在多个领域开风气之先——它敏感于时代的发展,学术出版自90年代末起较早地启动了从人文学科向社会科学方向的拓展,而“乡土中国系列”“二十讲系列”等图文书更在整个图书市场引领了“读图时代”的潮流。

做强做开

2002年4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成立。三联书店成为“出版国家队”中的一员,开始了新时期的新征程。

学术出版上,三联书店继续推出钱穆、黄仁宇、张光直、冯友兰、金克木、李泽厚、费孝通、宿白等一系列二十世纪大家、名家文集。同时加强当代原创学术著作出版,陈来、李零、钱理群、甘阳、汪晖、茅海建、陈平原、荣新江、辛德勇等一批当代重要学人的作品也以系列形式陆续推出。

“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文史新论”和“当代学术”等原创学术丛书互补共生,相互阐发,成为有广泛涵盖力的三联原创学术图书 “矩阵”。

随着出版结构的不断完善,从学术经典和前沿著作到学术普及读物,三联书店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学术出版格局和理念,即将专业学者的研究,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后,使之转化为整个知识界乃至大众都能享有的财富,搭建起思想与知识沟通的平台。

在西学译著方面,新推出的“西学源流”和“古典与文明”两套丛书以“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西方,重新认识古典,重新认识世界”为努力方向,为现代文化中国的建构探寻新的思想资源。同时,为便于多角度地理解世界格局和不同国家的多样历史,三联还尝试提供不同的观察维度,试图在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思想史)关系密切的东亚领域做较为深入的译介,出版了丸山真男、竹内好、柄谷行人、沟口雄三、子安宣邦等东亚学者的系列著作。

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学术前沿”,到“西学源流”和“古典与文明”等丛书,历时三十余年,它们浓缩了中国知识界对世界、对西方、对自我态度的不断校准和与时俱进的历程,由一度对传统的质疑和否定、对西方的向往和膜拜,在新世纪之后逐渐调整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此外,海外中国研究也是这一阶段三联学术出版的亮点。杜维明、王德威、孔飞力、薛爱华、宇文所安、浦安迪、刘禾、张旭东、李峰、商伟、田晓菲等学者的海外汉学作品;以及“开放的艺术史”等丛书,力图为国内学界提供前沿的理论方法和新鲜的问题视野,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3年,杨绛回忆录《我们仨》出版。作者笔下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一个学者家庭的温暖情感打动了千万读者。

这一期间,三联还出版了《城记》、《上学记》、《八十年代访谈录》、《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重启改革议程》、《邓小平时代》、“王鼎钧作品系列”、“滇西抗战三部曲”、“复活型历史叙事三部曲”、“北岛集”等一系列优质畅销作品。2015-2021年度共七届的“中国好书”评选中有7种图书入选,名列前茅。2005年到2021年,在一共十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的评选中,三联图书有15种获图书奖,38种获推荐奖,独占鳌头。

在大众文化读物方面,三联进行了新的开拓和延伸,让读者在轻松与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接触新知识、新思想,感悟人生,不断带给广大读者高品质阅读的惊喜。

为加强主题出版,三联书店围绕“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推出了一批党史大家、名家的重要作品,《金冲及文丛》《逄先知文丛》《读毛泽东札记》《毛泽东的阅读史》《中国的1948年》《北上》《中共党史十二讲》等书,用学术的语言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历史演变进程,深刻阐述了中国现代政治道路和国家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肌理。

同时,三联书店将学术和文化作为“走出去”的两条主线,截止2021年底,累计版权输出200余项,涉及近30个语种,覆盖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2011年起,三联书店积极谋求实体的区域延伸,建立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有限公司。2013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意三联书店设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自1948年并入三联书店,历经65载,这一出版老字号重张开业,焕发新生。

坚守与创新

近年来,传媒环境急遽变化,面对传统内容产业的新挑战,三联书店在坚守自己出版理念的同时,积极谋求调整与创新。

在实体书店经营受到电商巨大冲击的局面下,北京三联韬奋书店逆流而上,于2014年4月初,开启了24小时营业模式,为城市打造别样的文化生活空间。

三联中读,是三联在2017年5月正式推出的一个综合知识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知识服务产品。经过四年的尝试探索,“中读”于2021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品线结构布局,并首次实现盈利。以《三联生活周刊为》核心的三联生活传媒公司的新媒体收入占比超过70%,逐步形成了包括纸刊、双微、三联中读、熊猫茶园、人文城市奖等在内的全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格局。

与此同时,三联书店并未忽视承载深度内容的纸质刊物,2021年《三联生活周刊》总体发行量比上年增加30%,实销量超过历史峰值;同时还新创《少年新知》双月刊,《爱乐》杂志也改版升级。2018年《读书》杂志和《三联生活周刊》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社科类),并双双入选2018年度“中国最美期刊”。

为了让传统的读者服务项目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三联书店还借助新媒体技术,面向大众推出“书店里的大学公开课”和“三联·新知大会”等系列活动,向公众深入浅出地呈现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观念和新方法。

技术迭代,内容升级。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三联坚守文化的价值,通过技术升级和传播方式创新,搭建人文传播领域的新平台,积极参与大众精神生活的构建,实践着“竭诚为读者服务”的承诺。

文/三联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三联书店出版社与新华书店发布倡议书 在打击低价竞争、打击盗版等方面紧密合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三联领读计划”启动 三里屯邀大家一起来读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专访|前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做书是一生一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5
三联书店推出杨绛“《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补“拾遗”寄深情
中国新闻网 2023-06-27
壬寅虎年即将结束,各家评出了哪些年度好书
澎湃新闻 2023-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