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见·人物|新专辑有非洲节拍也有羌族吟唱 万妮达为自己的勇敢喝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9 13:53

历经两年的打磨,近日,歌手万妮达推出了全新专辑《七号种子》。在音乐创作中,万妮达始终愿意以“探索者”的姿态徜徉其中,《七号种子》正是她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一步。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万妮达说专辑中的每一首作品都加入了新鲜的元素以及从未有过的尝试,有世界的,也有民族的。至于反响如何,万妮达既期待又忐忑,当然她也做足了准备,坦然面对和接受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她这些年的成长和变化。

微信图片_20241119134301.jpg

新专辑中的国际风

非洲之行为音乐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七号种子》的出炉过程,既是万妮达的心灵探索之旅,也是突破自我音乐风格的探险历程。为了这张专辑,万妮达走访了南非、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的艺术家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南非的一个写作营里,她与当地音乐人一同探索音乐融合的边界,体验到了当地独特的音乐文化,这段经历给她的音乐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专辑中她与南非音乐人合作创作了三首歌曲,展现了她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让她的音乐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万妮达说,一直很向往非洲,想去看看那里的草原和野生动物,这几年喜欢上了非洲的一种流行音乐——Afrobeat(节拍乐),巧的是很快就有了一个工作的邀请,于是成就了这次非洲之行。

微信图片_20241119125138.jpg

初见非洲,万妮达用“神奇”来形容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在草原上看动物真的很壮观,大象从旁边走过去,它鼻子一动,其实心里很害怕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人好渺小,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心灵上的洗涤。要敬畏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你的烦恼太小了,在当下人很容易被欲望所驱使去生活,你的目标很容易变得不纯粹,但我觉得尽可能让自己生活地不要那么有枷锁,这也体现在了我的音乐中。”

跟当地音乐人的交流和合作,也为万妮达开启了一扇音乐之路的新大门,令她的音乐风格有了一些“阶段性的尝试和突破”。“在我其他的音乐的录音试样里,他们会很好奇,包括我的唱法对于他们来说很新鲜,我也很受触动。如果在旅途中不但能够吸取一些经验、一些养分,而且能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向外延展,我觉得特别荣幸和值得。”

微信图片_20241119134308.jpg

新专辑中的民族风

融入了羌族艺术家的吟唱和民族乐

这张专辑除了有国际元素,也加入了民族唱腔。开篇曲《唤醒我》是在伯明翰一处谷仓式录音棚中完成创作的,万妮达将从周围自然环境所汲取的原始灵感,注入到气势磅礴的编曲中。在歌曲的后段,融入了羌族艺术家的吟唱和民族乐,整曲仿佛带领听众穿越浮空山脉的苍穹之巅,试图引导听众进入一个冲破束缚的广阔“新”世界。

万妮达认为这样的尝试是有意义的,“羌族语其实是没有文字的,是口口相传。我觉得能够融入一些这样的少数民族的风貌,也是我的荣幸,能够让这样的音乐在这个世界上多留一些画面和一些场景,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微信图片_20241119125142.jpg

专辑名《七号种子》源自万妮达此前创作的歌曲《舟》中的一句歌词:可以把我埋进土里,但我不被摧毁。“我时常觉得自己是由一颗小种子长出的树,感觉也不止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的词句、声音、我的作品以及我的思想,也都是我的种子,有一天我会长成参天大树,时间会将我的种子带到世上更远、更高、更多的地方。数字7在世界的七个大洲的许多角落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就像雨后的七色彩虹,我希望自己是一颗不会腐坏的七号种子。  ”

新专辑从名字到歌曲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对于万妮达来说,每一首歌从旋律到歌词、再到编曲,每一个细节都是新鲜的、能量满满的,她希望听者也能有如是的感觉,“我希望我的音乐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风格或形式,而是能够跨越界限,触及更多人的心灵。我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音乐保持活力。”

微信图片_20241119134305.jpg

回顾新专辑创作过程

为自己的勇敢喝彩

回顾整个专辑的制作过程,她说想为自己颁一座“勇敢”的奖杯,“因为探索和突破是非常需要自我肯定的,我也希望大家在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自己的梦想时,能够更加坚定。”

至于新专辑会有怎样的反响,万妮达其实还是有些忐忑的 ,但也做足了心里准备,所谓“众口难调”,那么多前所未有的尝试和探索,也许会得到认可,也许会被批“迎合”,但所有的评价她都可以坦然接受。“我觉得艺术就是艺术,如果你喜欢就是喜欢,只要它的能量是正向的,它的存在就是有理由的。我知道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我的音乐,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意见,而我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能有这样的心态,万妮达认为这是自己这些年最大的变化。从前胆小、保守一些,而现在的她愈发勇敢、坦然,不再纠结于外界的声音是好是坏。“有人喜欢你的音乐,固然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你也得允许有人不喜欢你的东西,允许别人对你无感甚至讨厌你。我现在觉得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艺术只有喜欢和不喜欢,没有对错,只不过是他和你的作品没有连接而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寿鹏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