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川藏线上的新青年
新华社 2024-11-16 19:00
川藏公路沿线上活跃着许多青年身影,咖啡师、电商达人、设计师、传统手工艺人……越来越多年轻面孔,将当下深受青年喜爱的生活方式带进雪域高原,为川藏公路沿线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德格县麦宿镇拍摄的“钦乐工坊”主理人达瓦卓玛(11月3日摄)。藏族姑娘达瓦卓玛出生在麦宿一个手工艺世家,其家族有约两百年制作利玛铜铸制品的历史。

达瓦卓玛在制定当月的工作计划(11月4日摄)。麦宿镇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平均海拔约3500米,当地以唐卡绘画、编织、土陶、木雕等藏族传统手工艺闻名。

达瓦卓玛在挑选准备寄出的订单货品(11月3日摄)。为推广家乡手工艺,出国学习商科后,达瓦卓玛回到故乡,与弟弟达瓦扎巴一同创业,制作销售传统铜铸造像及文创产品。在当地相关部门扶持下,姐弟俩经营的“钦乐工坊”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海内外,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在四川省成都市宽窄巷子附近的皋月画廊举办的“麦宿集市”上,达瓦卓玛(右)向观众介绍麦宿年轻的手工艺者(2024年5月17日摄)。达瓦卓玛还牵头组织市集、分享会以及展览等活动,向外界推广家乡麦宿的各类传统手工艺。达瓦卓玛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做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推广者,带动当地手工艺人一起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0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八郎生都村拍摄的达科。1997年出生的达科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八郎生都村长大,村里产业主要以牧业为主。

10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八郎生都村,达科在“云海咖啡屋”制作咖啡。近年来,村里开始发展旅游业,走出牧场、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陆续回到村里,达科也在其中。他开始学习制作咖啡,根据当地特色为顾客制作酥油拿铁。如今,达科和他的妻子在八郎生都观景台上的“云海咖啡屋”工作,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

10月2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八郎生都村,达科在“云海咖啡屋”制作咖啡。

11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南戈村村史馆拍摄的刘莎莎。27岁的刘莎莎是河北石家庄人,毕业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目前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担任一家设计公司的负责人。

11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南戈村村史馆,刘莎莎在现场调试多媒体设备。2019年,大三暑期,刘莎莎跟随老师前往理塘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了当地多所博物馆的设计工作。在当地生活工作的经历,让她对川西高原念念不忘。2021年,刘莎莎来到了距理塘一百多公里的巴塘,入驻巴塘县社会力量发展中心集群,成立公司并正式承接项目。“看到那些民居、老物件,还有热情的老乡,就会觉得还有好多故事等着我去了解、在设计上再做创新。”刘莎莎说。

11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刘莎莎在巴塘县社会力量发展中心集群内的办公室与同事讨论工作。

11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南戈村党支部书记益西泽仁在村史馆教刘莎莎拉南戈弦胡。

足麦郎卡展示唐卡作品(11月3日摄)。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镇,“90后”唐卡画师足麦郎卡从小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唐卡绘制,深入钻研噶玛嘎孜与勉萨画派的唐卡绘制技艺,以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弘扬唐卡文化,2022年被评为“甘孜州康巴十大工巧大师”。

足麦郎卡(右)在工坊指导学员(11月3日摄)。如今,在足麦郎卡开设的唐卡工坊中,画师和学员已经达到41位。足麦郎卡也继承了父亲的意愿,带领徒弟传承这一艺术。“工坊带动了更多的高原青年加入到唐卡绘制的行列中,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又能有一份收入,这是父亲和我最愿意看到的。”足麦郎卡说。

足麦郎卡在调制绘制唐卡的矿物颜料(11月3日摄)。

足麦郎卡在绘制唐卡(11月3日摄)。

11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甲洼镇拍摄的达洼。达洼1999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甲洼镇。大学毕业后,达洼从成都回到理塘,助力家乡文旅产业发展。在景区做讲解员的同时,他也用手机记录下自家日常生活,发布到社交媒体上。

11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甲洼镇,达洼在展示直播售卖的商品。

11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甲洼镇,达洼(左)和爸爸为当天的直播做准备。原本性格内敛的父母在达洼的带动下,开始适应镜头,主动分享一家人在理塘生活的故事。2023年底,达洼和家人开始做电商直播,将家乡特产介绍给网友。“我想通过镜头去记录和传播理塘,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了解这里,把这里当成他们心向往之的家。”达洼说。

摄影/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胥冰洁 储加音 王曦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