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婴室”来了!带娃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任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2 15:30

近日,上海一商场推出的“男亲子卫生间”引发广泛关注,也让社会对育儿设施完善以及育儿责任分担有了更深的思考。

长期以来,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常常是妈妈们照顾婴幼儿的专属之地。这类空间虽然为母亲提供了一个私密且安全的环境,但也存在不大不小的漏洞。母婴室通常会标示或默认“男性止步”,让男性亲属在孩子需要照护时束手无策,只能由妈妈一人手忙脚乱地应对哭闹的孩子。另一方面,母婴室的普及也导致普通男性卫生间缺乏换尿布台等基本婴幼儿照护设施,不仅让自己带娃的爸爸们甚为不便,也使得妈妈们的生活节奏必须与带娃出门同步。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推出的“男亲子卫生间”可以说是对公共空间服务设计的革新,让男性亲属也能够在适当的环境中参与育儿任务。

更深层次上,“父婴室”的出现也是对社会性别平等的积极推动。长期以来,育儿被视为女性的“天职”,一项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的研究显示,在照料孩子的主要承担者中,父亲占比为6.6%,远低于母亲所占的56.2%。而母婴室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一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育儿不仅是母亲的责任,而应是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义务。事实上,也有很多爸爸们在家里家外积极承担育儿工作,更多参与和陪伴着孩子的成长。在这种大背景下,公共设施设计也应当与时俱进,为男性育儿创造更好的参与条件。通过提供类似“男亲子卫生间”这样的设施,男性在外出时不再受到照护条件的限制,能够独立完成带娃任务。这不仅让他们在育儿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也有助于减轻母亲的育儿负担。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在逐步打破“女性主内、男性主外”的传统分工观念,促使社会更广泛地接受父亲参与育儿的常态化,为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以及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助力。

从长远来看,鼓励父亲更多参与育儿,不仅对家庭和谐有积极意义,也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母亲的呵护能带给孩子更多安全感,而青少年期父亲的榜样作用重要性上升,父亲的更多陪伴能让孩子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责任感。但在现实当中,父亲参与育儿的积极性往往受限于社会文化观念和现实条件的影响。这也导致一些男性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或者不知道该怎么与孩子互动。此外,传统家庭模式中,父亲主要是“经济支柱”的形象,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加大也容易导致“父职缺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推动父亲参与育儿除了需要在硬件设施上努力,还需要在软件机制上进行改善。前段时间,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校以点名父亲来参加家长会、设置“爸爸接送日”等方式,努力激发教育“父能量”,正是有益的探索。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使命。综合施策、多多创新,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育儿社会就会加快到来。

文/鲍南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