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400年前的月饼图案这么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12:00

北宋文学家苏轼《月饼》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由此可见,当时的月饼之内有酥油和麦芽糖,并且与团圆、相思联系在一起。说到月饼,不得不提的就是距今1400年的唐代宝相花纹月饼了。

这件月饼自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30号墓出土,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件月饼式糕点实物文物。它是以小麦粉为原料模压烘烤制成,皮肤土黄,直径6.5厘米。这块月饼正面压制有萨珊波斯风格的联珠纹图案和印度佛教莲花纹中国化的宝相花图案,月饼整体制作精致,花纹图案搭配错落有致,造型新颖别致,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面点制作技艺。

宝相花纹是一种团窠花卉纹样,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是吉祥三宝(宝相花、摇钱树、聚宝盆)之一,盛行于隋唐时期。它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寺院等传统建筑、家具、金银物什、瓷器以及石刻、木雕、织物等工艺制品均可见到宝相花纹样。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脱胎于具有佛教象征的莲花,呈放射状对称排列,其构成还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的特征,造型丰满工整,富丽华贵,是魏晋以来佛教引入中国后在隋唐时期广泛应用的纹饰。

月饼在唐代仅仅只是初见雏形,一直到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的习俗。那么,明清时期的月饼上都有什么图案呢?我们从一件文物可以窥其一二。

在北京民俗博物馆,有一件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这件月饼模子呈圆形、雕刻精美,内圈居中图案为月宫仙阁,高悬的匾额刻有“中秋明月”四字,门口的嫦娥亭亭玉立,门外一侧为玉兔捣药场景,另一侧为月宫玉桂,外两圈以吉祥花卉纹饰装点。

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也提到“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古人将金蟾、玉兔等寓意丰富的各样图案雕刻在模具上,让图案在月饼上“活”起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品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