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领跑中秋档 导演殷若昕:关注就是一种力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17:33

早在2019年,导演殷若昕的目光就被“流浪兄弟”的新闻所吸引,“我对他们的生活充满好奇,想了解他们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未来的命运将如何展开”,所以,当制片人吕旭提议合作电影《野孩子》时,两人一拍即合。殷若昕也将沉淀多年的思考融入创作中,她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关注就是一种力量,电影不只是讲述故事,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爱,天黑时有家可归。”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35.jpg

电影《野孩子》于9月13日上映,影片根据2019年《今日说法》节目中报道的“流浪兄弟”真实事件改编,“小偷”哥哥马亮(王俊凯 饰)遇见了无人照顾的“孤儿”弟弟轩轩(关子勰 饰),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野孩子”相互取暖,在风雨中建立了自己的温暖小家。

原型故事打开了一扇门,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

从新闻报道转化为大银幕上的电影,其中有太多的情节和细节需要铺陈,殷若昕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阅读了很多的非虚构作品和新闻报道,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尤其是那些可能误入歧途或被暴力所困扰的孩子们的状况。我还与亲历了流浪兄弟事件的周佼警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周警官的经历让她对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有深刻的认识,我听她分享了许多从警生涯中的案件,尤其是流浪兄弟故事中详尽的内幕,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构建故事的框架至关重要。”而对于两位原型人物,殷若昕表示,跟周佼警官持续交流后,出于对青少年的保护,并没有去打扰他们。

《野孩子》对真实事件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创造性的改编,殷若昕说:“原型故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引领我们进入这个空间,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一旦门被打开,我们便开始了全新的创作旅程,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我和编剧采取了一种虚构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全新的人物形象,并将他们放置在一个城市与乡村交汇的特定环境中。”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42.jpg

马亮和轩轩之间相互陪伴的温暖救赎是电影《野孩子》保留并且强调的核心轴线,殷若昕说:“我们的叙事轴心正是围绕着他们展开,通过他们的视角和与周围人物的互动,我们将整个世界紧密地串联起来,让观众看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所面对的挑战。”

兄弟之间情感的丰富层次也在银幕上逐渐展开,“从马亮和轩轩最初的相互遇见,到共同经历,再到彼此依赖,以及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的冲突,我们对这些情感纠葛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们还要捕捉他们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考虑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日常互动,以及构想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人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否有潜在的危机。我们希望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孩子们面临的难题,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情境,同时与观众进行深入的对话。”

不同于新闻报道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马亮和轩轩二人身上,《野孩子》在呈现原型动人羁绊的基础之上,将镜头对准了“社会困境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从兄弟二人的眼中窥见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殷若昕说:“我在调查中发现,尽管一些孩子的遭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未来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我们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家关注到这个社会性议题,用最赤诚的表达方式,展现野孩子们炙热的生命力,呈现一个充满力量且真情实感的暖心故事。 ”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51.jpg

王俊凯对角色有着深入的洞察

在《今日说法》的报道中,马亮在看守所里的话语扣人心弦,当警官询问马亮是否担心弟弟会忘记他时,马亮淡然回答:“忘了就忘了吧。”然而,警官问他是否会忘记弟弟时,他简短而坚定地回答:“忘不了。”影片也再现了这段情景,王俊凯的诠释让殷若昕在监视器后动容,“小凯一次次地调动自己的情感,达到更自然、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这段表演非常震撼。”

殷若昕表示,王俊凯与马亮这个角色非常契合,“我之前观看了小凯的多部作品,他能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现自己的才华。随着《野孩子》剧本的逐步完善,马亮也逐渐变得鲜活起来,我发现王俊凯内心坚韧而温柔的部分,与马亮是重合的。更让我感动的是,王俊凯对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准备,他对马亮有着深刻洞察。”

《野孩子》中,王俊凯诠释了马亮的内向和孤独,比如他避免与陌生人目光接触,却在说话时注视着弟弟;走路时双臂紧贴身体,以减少自己的存在感,“但是这个人物身上也有光亮,比如,尽管居住环境简陋,他仍保持床铺和衣物的整洁,他就是照亮轩轩的光。”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48.jpg

王俊凯在与殷若昕讨论角色时,还特意提到了马亮在夜市上的行为细节,“王俊凯觉得马亮在夜市上并不会随意地拿取食物,因为他的温饱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但他会被一些小时候缺失的东西或者新奇事物所吸引,比如卖金鱼的小摊。所以,在这场戏的美术设计上,我们特意摆放了一个金鱼缸,这个细节正是基于小凯的反馈而布置的,希望每个元素与人物的性格相契合。”

除了全身心地体验生活,王俊凯还通过阅读、音乐和表演练习来深化对角色的理解。殷若昕告诉记者:“我向小凯推荐了一些书籍,比如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书中对被遗忘、被抛弃的人物的描写,能够帮助他找到与角色的共情。我还分享了一些音乐和能够激发创造力的视频,这些都是我们在开机前一直在做的准备工作。分享艺术作品和深入的对话,是我们贴近人物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大家从小凯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到,他已经生长在了这个角色中。”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45.jpg

未来会继续关注家庭和个人成长题材

《野孩子》是导演殷若昕继《我的姐姐》后,再次聚焦边缘未成年人的生存现状,探讨“生与养”的社会话题,诠释成长中陪伴与爱的重要意义。对于题材上的“一脉相承”,殷若昕表示,自己一直以来总是会被青少年的故事深深吸引,“或许与我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对我而言,青春期是一段内心世界最为丰富的时光,也是成长中极为关键的阶段。即使现在,我仍会时常回顾那个时期的自己,思考我与家人的关系,以及我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至今。”

虽然殷若昕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她也有青春的孤独迷茫,“青春期充满挑战,我们开始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社会的规则和观念发生碰撞。在那个阶段,我不断地探索自己的身份,思考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将如何行动。我也有曾在情感上特别需要朋友陪伴的时期,见证了几位朋友的家庭经历了变故,那时的我还很懵懂,只能感受到朋友某天的突然缺席,或是他们性格的剧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思考父母的痛苦和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些感受逐渐融入了我的创作之中,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够触及那些在成长道路上挣扎的青少年,以及那些关心他们的人。”

微信图片_20240914172238.jpg

《野孩子》目前票房领跑中秋档,对于如何将观众吸引到影院,殷若昕说:“创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我觉得作为创作者,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分,那就是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好故事总是能够吸引观众——短视频、简短的新闻,或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事件,只要它传递出善意、力量、美感和吸引力,就能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同时,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心理节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发挥电影的独特魅力,满足观众的期待。”

殷若昕表示,自己未来的创作会探索更多可能性,但也会继续关注家庭和个人成长这一主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家庭紧密相连,家庭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暖和陪伴的地方,能够倾诉和被理解、被回应。这种需求根植于人类天性中的,不可能被剥离。所以,我也希望通过更多的作品,引发人们对于家庭价值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挖掘题材的深度和广度,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