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整治重点难点“双十工程”完成过半 平均车速快两成 这些堵点畅通多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12:44

今年3月,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压力,北京交管部门启动交通优化治理“双十工程”,逐一解决20处重点难点交通问题。27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交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复兴门桥、朝阳站、人民医院等14处“双十点位”已基本治理完毕,14处已改造完成点位及周边道路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同比提升21.7%。

进展

14处交通问题点位完成改造

所谓交通优化治理“双十工程”,就是聚焦10处重点区域和10处学校、医院、景点、商圈等重点点位,统筹“人、车、路、管理、民意”多维因素,研究明确各类优化改造治理措施328项,逐一解决20处重点难点交通问题。

截至目前,复兴门桥、朝阳站、人民医院等14处“双十点位”已基本治理完毕,其余6处点位在稳步推进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同步对鼓楼等新兴热点地区及时跟进优化调整工作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周边交通环境明显改善。

据统计,14处已改造完成点位及周边道路高峰时段机动车流量同比提升21.7%,平均车速同比提升19.6%,“122”事故、拥堵报警分别下降57.1%、62.3%。

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处长张磊告诉北青报记者,“双十工程”中涉及的重点区域多为环路立交桥区和市区主要路口,交管部门在此次优化治理工作中,更多采取科学调整渠化布局,最大限度提升路网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同步完善交通引导系统,增设加速车道,减少交通冲突点,畅通交通流线,来增强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下一步,北京交管局将在推进落实剩余6处点位改造治理的同时,着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持续推动交通精细化治理。

思路

交管部门:“一地一策”分门别类缓解拥堵

“双十工程”交通优化改造提升中,优化调整环路桥区节点方面,交管部门按照“先出后入”的优化思路,科学调整环路出入口设置,拓宽改造瓶颈节点,优化调整信号控制,达到减少车辆交织冲突,畅通交通流线的目的,增强城市环路“主动脉”整体通行能力。

优化改造高速公路主站区和出入口交通流线方面,交管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主站区、出入口,科学实施道路工程改造,局部增加车道数量,缓解主辅路进出口车流交织相互影响的问题,同时协调产权单位拆除已停用设施,增加车辆通行空间,合理优化收费站交通流线。

优化出行密集地区交通组织方面,交管部门将采取调整车辆进出流线、完善交通设施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通行顺畅。

优化提升场站枢纽交通运行效率方面,交管部门主要以优化公交线网站点,打通周边断头路,并结合路网结构和车流量变化情况,实时调整交通组织、完善交通引导系统,提升区域道路通行能力和周边出行体验。

此外,交管部门针对学校、医院、景区、商圈不同交通运行特点,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因情施策,科学实施优化改造,切实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重点对十处“学医景商”开展交通精细化综合治理工作。

探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内部停车场腾给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日均就诊患者1.2万人次、就诊车辆约1400辆次。此前,因停车资源不足,高峰时段就诊车辆排队时间较长,加剧了医院周边交通拥堵。

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东门临二环辅路处设立隔离栏杆,东门外向南190米处设立临时落客区,不断有车辆驶来,即停即走,并有专人现场疏导。

据医院保安武师傅介绍,栏杆设置已有三个月左右,他说,“以前东门就是人等车、车等人,现在栏杆挡上之后,再加上临时停车区,堵车情况有所改善。”

同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医院北门西直门外南路为机动车设立就诊排队车道,入院车辆可以通过就诊车道排队有序进入医院。医院北门外执勤人员向北青报记者介绍,就诊排队车道设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动车排队进入医院停车导致的交通无序问题。

“其实现在最方便的,就是我们能把车停在医院里了。”患者龙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在医院南边有一个停车场,但仅允许医院内部人员使用。每次带家人来看病,不是在门前让家人下车,自己把车停到远处,就是在附近乱停,被拍下记录违章并罚款。

“来医院看病的,没有不着急的,乱停车或者长时间驾车往复寻找车位,都无疑会增加附近道路交通拥堵。”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说,“在有限的空间里,为患者提供车位,方便就医,是我们优化时首先考虑的部分。”

交管部门会同西城区政府,协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侧300米处西直门凯德MALL商场提供500个车位供医院职工使用,将院内270个车位全部供就诊车辆停放,缓解停车供需矛盾。

另外,交管部门方便患者尽快抵达医院,还在西直门桥南侧二环主路出口,施划导流线和车道实线,同步将辅路最右侧直行带右转车道调整为右转专用车道,实现上下游车道匹配。

朝阳站地区

设北京首例编号信号灯

北青报记者来到朝阳站地区,看到以前朝阳站东路南段的断头路已经被打通,与姚家园路联通,乘客可从姚家园路右转驶入朝阳站东路,前往朝阳站东广场,也有不少车辆在驶出停车场后选择从这里通行。另外,各广场落客点均有交通引导员及时疏散车辆。

同时,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通往朝阳站南广场的华文东路路口处,车道的红绿灯依照主路直行、主路右转、辅路直行等进行1、2、3、4四组编号,司机一经驶过,能够准确依照编号信号灯进行通行。

“以前朝阳站东边是条断头路,走过去了,还要掉头,又回到西侧道路。堵车最严重时,车还没过去,另一个方向又变灯了,西边的十字路口四个方向的车全挤在这里。”住在朝阳站附近的居民孔女士说,另外,在华文东路路口,过来的车有直行、有右转,在没有编号前,主路右转和辅路直行的车辆经常会混在一起,自己回家时为了避免拥堵只能绕远路。

“这次断头路打通,就是希望给游客们、接送站司机们增加一条进出站的通行路径,均衡东西两侧车流量。”李磊介绍,在朝阳站地区改造后,经姚家园路前往朝阳站通行距离减少1.3公里。另一方面,北进口车道配套设置编号信号灯,系北京首例,按照同步调整信号控制方式,分开放行主辅路右转车辆,避免了主路右转与辅路直行车辆交织冲突,提升了辅路右转车道通行效率,尽可能改善了站区周边交通出行环境。

复兴门桥

优化行驶流线

27日17时许,正值工作日晚高峰时段,复兴门桥下车来车往,虽然行驶缓慢,但车辆能够依据交通标识指引有序通过。北青报记者在复兴门桥西北角西二环入口处附近看到,一条隔离带通道将原本的机动车道一分为二,隔离带西侧划有“二环路”与“复兴门外大街”的交通标识。儿童医院辅路方向车流经过东侧隔离带通道进入二环主路,其他辅路车流沿西侧隔离带通道行驶,两侧分道行驶、通行有序。

“这里的优化,我们主要是考虑到最大限度利用既有道路资源,同时将辅路交通标识完善,打通环路桥区交通节点。”李磊介绍,交管部门开通了复兴门桥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条隔离带通道,分别增加一条机动车道,实现二环辅路流线正向贯通。

针对二环主路外侧右转车道闲置率高的问题,在地面施划右弯导向箭头标线,远端引导车流靠右行驶,提升道路使用率。

同时,为了优化流线,减少交织冲突,交管部门完善指路标志24面、施划引导标线18处,确保指路信息连续指引、有效衔接,引导去往复兴门内大街车辆,提前由复兴门桥北驶出二环主路;引导去往前门地铁路及西便门桥下方向车辆,由复兴门桥南出口驶出二环主路。

“除此之外,针对复兴门桥下辅路限高3米、公交等大型车辆无法通行的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整,优化路径,引导公交车及限高车辆经西北角隔离带提前进入主路,方便乘坐公交车的市民。”李磊表示,优化后,桥区南北双向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分别下降27.3%、18.6%,平均车速分别提高29.5%、21.7%,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同比增加39.7%、28.5%,有效缓解周边路网压力,交通运行情况明显改观。

天坛公园

开辟非机动车停车场防占道

天坛公园每天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参观游览,日均游览人数达到4.8万人。此次优化后,天坛公园南门“御道”附近已不再作为封闭停车场使用,两侧设置栅栏划出行人通道。另外,公园东门地铁站A口北侧,还将以前的封闭空间打开,两侧划定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新增设了行人专用通道。

27日下午3时30分左右,北青报记者在天坛东门地铁站附近看到,此时大量游客从天坛东门地铁站A口出站后,直接向北走,从新设行人专用通道直接前往天坛东门入口。下午4时许,天坛公园南门出口“御道”附近,大批游客从行人通道出景区。

“以前这里最大问题就是机动车停车资源不足,非机动车停车缺乏合理规划,堵住了人行道或者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出现了人车交织混行的情况。”张磊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上述原因,天坛公园南门机动车停车排队经常导致道路拥堵。

此次优化后,天坛公园南门杜绝机动车占用人行步道停车情况,有效消除公园南门人车交织、停车反溢等交通问题。另外,交管部门协调交通等部门还在公园东门设置隔离设施,挤压机动车占道违停空间,防范人行横道被非机动车占用停放。

重要节假日大人流、大车流聚集,属地交通支队针对天坛南门外永定门东街人车交织问题,安排警力在重要节点进行管控,禁止机动车东向西方向行驶,并与南二环路形成顺时针方向微循环,缓解区域拥堵。

经数据监测,2024年“五一”天坛公园周边道路的拥堵指数平均为1.4,同比去年下降了26.3%。

实习生 谭天玥 管一诺 章文俊 那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