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幸福河湖建设成效如何?有哪些经验?一文了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3 23:37

记者今天(23日)从水利部了解到,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以来,全国累计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24万多个,133万公里河流、2057个湖泊首次划定管控边界,9800多个河湖完成健康评价并建立健康档案,打造了3200多条具备安澜通畅、清洁健康、生态宜居、和谐富足特征的幸福河湖。

今年,水利部继续遴选7个省40条(个)河流、湖泊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福建3条河流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名单

福建莆田延寿溪、福州闽江北港等3条河流入选了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名单,幸福河湖建设的成效如何?

在福建莆田,木兰溪的最大支流——延寿溪从城市中心穿流而过。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延寿溪畔的绶溪公园,蜿蜒的河水清波荡漾,白鹭翩飞,沿河荔枝林郁郁葱葱,不少市民在滨河步道上游玩锻炼。

2022年,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工程治理的重点,延寿溪生态治理用木桩、抛石防护等生态方式改造和防护岸坡、河滩,保留荔枝林带和天然林木,以及沿线重要的古堤、古渡口等历史文化景观,为市民建设观景平台、休闲栈道等亲水场所。

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叶远飞: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生态绿心河网,持续扩大治理成效,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针对城区易涝、水体黑臭等问题,福州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目前,城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30%以上。

福州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副主任林华冬:已陆续建成安全生态水系31条,综合整治河长391公里,这些分布城乡的河流生态走廊,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水生态福利。

家住厦门的陈新加退休前曾在水利部门工作30多年。2017年以来,厦门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2018年1月他被聘为首批河湖巡查员,负责筼筜湖西堤至南岸段4公里多岸线巡查。如今75岁的他,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花两三个小时沿湖巡查,查看有没有污水入湖,是否有破坏堤岸、倾倒垃圾等行为。

厦门市鹭江街道河湖巡查员陈新加:如果漂浮物比较多就拍照上传,河长办很快就叫水面保洁船工人过来打捞。经过几年巡查,我亲眼看到我们筼筜湖的变化。现在筼筜湖岸绿、水蓝,一片美丽的景观。

如今,像陈新加一样的河湖巡查员在厦门共有92名,他们作为厦门河湖管理队伍的一员,共同织密河湖管护的责任网。

目前,厦门持续创新河湖长制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设立了“河(湖)长日”,发动“企业河长”“市民河长”“河小禹”、绿水守护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守护一方绿水,促进河湖共管、共治、共享。

“长汀经验” 打造生态河湖样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福建各地立足特色,探索出了一批又一批成功模式和经验。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龙岩市,通过持续巩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水土保持率已提升至94.2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龙岩市长汀县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域之一,20世纪8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1.5%,达975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经过几十年持续治理,当地总结出10种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龙岩市长汀县水土保持站高级工程师林根根:在强度水土流失区,我们以草促林、草本先行,改善地表的小气候,从而增加地表的肥力,让树木达到适宜生长的环境。水土流失治理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可能要经过多次多轮不断治理,每次的治理使水土流失程度不断降低,从而达到生态恢复的效果。

目前,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19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到93.56%。在“长汀经验”的引领下,龙岩市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生态产业开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全市水土流失区已建成油茶、无患子、蓝莓、脐橙、柚子等特色产业基地20.71万亩,有力带动当地乡村振兴。

在龙岩市濯田镇寨头村,一条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蜿蜒在农田屋舍中,村周围山林环绕、绿水悠悠。很难想象,曾经的寨头村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土壤贫瘠,发展十分落后,村民只能外出谋生。

经过多年治理,寨头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原来的浊水荒山变为如今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创业,把甘蔗种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

龙岩市濯田镇镇长傅启鸿:我们形成了甘蔗种植、红糖加工以及红糖销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从2021年开始,我们种植了将近200亩的甘蔗,户均增收12000元。

近年来,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带来的生态资源,龙岩市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碳中和林”交易,签约成交全国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真正让水土保持林成为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不断释放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红利。

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今后的工作重点将由治到防转变,在生态价值实现上求“进”,加强水土保持碳汇林建设,充分利用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文/记者 梁丽娟 李清波 陈烨炜 王栋 陈贺翔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