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也能致富,云南哈尼族小伙做起“鸟塘经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17:23

仅从拍鸟的相机上看,飘海富了。

2000多元的普通相机不够用,换成了更专业的徕卡相机,结果“天天背着上山甩,被我玩坏了。”现在,飘海又换了一套两万元的相机,他谦虚道,“瞎拍拍,拍出来清楚就行。”

飘海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村民,也是飘海鸟塘的“塘主”。8月22日,记者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时见到了这位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说话的工夫,飘海接了个来自云南玉溪的电话,对方慕名找到他,希望预订三个观鸟位。“没办法,忙得我好久没去看岳父了。”

对这位哈尼族85后青年而言,鸟塘这门生意,的确让他花钱的时候更有底气了,但鸟塘带来的远不止“钱袋子鼓了”这么简单。

过去,村民们不知道山林间飞翔的是什么鸟,还靠抓鸟捕鸟获取收入。

2019年,转机来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推进鸟类生态保护,在植物园和周边乡村开展野生鸟类栖息地维护和保育工作,助推林区村寨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性项目。

当时,担任村会计的飘海被村里选为鸟塘项目的代表,“试试水”。就这样,飘海鸟塘建起来了。二层观鸟小棚,几张折叠凳,观鸟爱好者们透过黑色掩体间的大洞,等待小鸟飞过后按下相机快门。

飘海鸟塘距离镇区15公里,距离西双版纳州主城区逾60公里。不过,距离不是问题,飘海数了数,来观鸟的顾客有省内其他市来的,有北京来的,还有来自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

其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赵江波算得上常客。除了给飘海介绍观鸟爱好者,还时常邀请飘海到植物园讲课,分享保护鸟类的经验。

慢慢地,飘海的微信好友数突破千人,有退休的观鸟爱好者,有植物园专家,有国外的教授。截至目前,飘海鸟塘已经接待了逾2000名顾客,年收入突破了20万元。

他介绍,目前鸟塘主要收入来源是鸟岛服务费、往返鸟塘和镇区的交通费、餐饮费等。飘海的妻子每天根据顾客需求,提前在家做好饭,装进快餐盒里,每到饭点悄悄送进鸟塘,发放饭盒,再悄悄离开,避免惊动随时可能来到鸟塘玩耍、洗澡、觅食的鸟儿。

眼下本是观鸟淡季,鸟儿正是繁殖育雏的时候,但飘海每天仍能接到不少顾客的订位电话。他还提到,村民们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如今主动找上他,希望学习经验,自己也搭建鸟塘。

“如果现在不保护,到我的孙子那一代,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这些鸟了。”飘海家里的墙上,贴着他拍过的鸟类,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双辫八色鸫,这是观鸟爱好者眼中的高端鸟类,还有橙头地鸫、蓝喉拟啄木鸟等。据飘海介绍,他家的鸟塘,记录下的鸟类超过90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飘海觉得,建鸟塘、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还能带来收益,“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编辑/叶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