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饭圈文化”冬病夏治正当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8 07:30

日前,公安部公布4起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涉及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身攻击。

公安部门这次整治的是体育“饭圈”,而有“网暴毛病”的绝非体育“饭圈”一家,在影视圈甚至学术圈都不同程度存在。笔者认为,公安部门对体育“饭圈”进行整治,开启了对“饭圈文化”冬病夏治的程序。中医药疗讲究冬病夏治,药理在于“春夏养阳”和“长夏胜冬”相互克制,冬病夏治的理念是天人合一,治疗追求的是调理。要调理“饭圈文化”,把这种亚文化的“毒素”排出来,需要把脉问诊造成“饭圈文化”网暴病症的原因。

“饭圈文化”的网暴病在于圈层的明星偶像性质。网络世界太大,每个行业领域的知名人士都具有“浮标”的功能,能够给网络用户引导航道。聚集在一个明星偶像周边的用户多了,一个初级的“饭圈”就诞生了,这个明星在圈层内就成了偶像级的人物,而聚集在这个偶像麾下的粉丝,无形中就被赋予了爱戴偶像的义务。

“饭圈文化”之所以养成了网暴病,原因之一在于圈层的只夸不贬原则。“饭圈”粉丝爱戴本圈层的偶像一旦成为义务,夸赞就成为粉丝的日常事务。在这样的圈层内,只需夸赞而不能贬损自己的偶像,成为一项基础性原则。一旦违背了“饭圈文化”的这一原则,粉丝们就要聚合起来讨个说法。

“饭圈文化”之所以养成了网暴病,原因之二在于圈层的群体情绪引导。一个巴掌拍不响,“饭圈文化”靠的是集体协作原则,协作的“动力燃料”就是圈层粉丝的群体情绪。一旦认为自己的偶像遭到不公待遇,粉丝们必然群情激愤,口诛笔伐成为“饭圈文化”网暴的常见模式。

社会要发展,需要舆论互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也有各自的“饭圈文化”。唐代的诗人辈出,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圈子,虽然也有文人相轻的问题,但一般不至于激化到“相煎太急”的程度。反观当代网络舆论场的“饭圈”,虽然很少看到“同室操戈”的,但同一行业领域的“饭圈”粉丝群体的赤膊骂战现象,倒是不足为奇。

任何专业实践领域,都需要有一批名人共同支撑起一片天地,这样的偶像值得各界的敬重。这样,就对“饭圈文化”提出了道德上的要求。崇拜一个明星偶像是你的自由,但不必把自己的偶像当作“围城”,执意把所有人都请进自己的“围城”里。

社会发展需要多元的“饭圈”,这是人的多样性决定的。多元的“饭圈文化”必须是健康的,这是网络秩序、社会秩序的客观要求,“饭圈”如果搅乱了秩序,就要面临集体被问责的危险。

“饭圈文化”的秩序建设,归根结底是道德共同体的建设。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喜欢甲还是喜欢乙之间,每个“饭圈”的粉丝们要学会彼此尊重。应当把一个跟本“饭圈”存在竞争关系的“饭圈”当作自己的“饭邻”,每个“饭圈”的粉丝都有尊重其他“饭圈”偶像和粉丝的义务。

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邻居,相信自己所在的“饭圈”塌不下来。相反,如果只是爱戴自己所在“饭圈”的偶像,而网暴“饭邻”成了家常便饭,这样的“饭圈文化”岂能无恙?

社会很大,需要圈层的支持。不同的圈层,既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也不能动辄剑拔弩张。文明交流,和睦相处,不同“饭圈”的粉丝要容得下其他“饭圈”粉丝的存在,这才是对“饭圈文化”冬病夏治的最好药方。

文/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