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贴贴”,怎么贴、贴哪里?手把手说清→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4-07-19 18:30

气温升高、雨水集中

地表湿度变大

热量不断累积

……

这听起来就很难受。

没错!

“三!伏!天!”

就要来了!

但这也是一段“黄金时间”,利用三伏天特殊气候特点治疗或预防疾病,即“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海淀妇幼中医科也开展了“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为什么三伏贴能调理体质?三伏贴能调理哪些问题?鼻炎能用吗?哪些人不能用……一起来了解!

伏天的由来

“伏”有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提示人们在这个时节要注意“隐伏”以避盛暑。

古人以天干地支组合顺序来指代伏天的每一日,10天为一循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合一”“择时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求本”等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海淀妇幼今年采用的三伏贴是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穴贴”。

主要适应病症

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过敏性鼻炎。

3. 小儿、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禁用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过敏体质、瘢痕体质者。

(4)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

(5)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6)经医生临床确定不适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使用时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以判断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等。

(3)患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5)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贴敷时间

传统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一般为初伏、中伏(及闰中伏)、末伏,目前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一般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2024年的“三伏”为40天,按每10天为一伏计。

成人: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8小时,每伏间隔7天。

儿童:2岁以上儿童,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2天。根据年龄不同,每次贴敷1~4小时。

贴敷阶段

初伏(7月15日~ 7月24日)

中伏(7月25日~ 8月3日)

闰中伏(8月4日~ 8月13日)

末伏(8月14日~ 8月23日)

年龄与时长:

关于三伏贴的误区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也不是谁想贴谁贴,更不能包治百病。

1

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三伏贴贴敷时间越长,药物吸收越充分,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

一般医生建议,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贴药期间最好避免空调、电扇直吹,避免皮肤遇凉而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同时医生建议,要根据敷贴时的气候变化和个人体质状态,酌情调整贴敷时间,如遇阴雨寒湿天气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15-30分钟左右;遇炎热暑湿天气可缩短;体质尚可、无过敏者可延长;阳虚体弱、易过敏者需缩短。

2

贴敷穴位越多越好?

很多“冬病”归根结底是阳虚,所以补益阳气是根本,只要能把握住补益阳气的主要穴位,就是抓到了病根。同时,中医治疗“以平为期”,缓缓图功。

所以三伏贴不宜妄自增加局部刺激强度、增加贴敷穴位或增多敷贴次数,过分干预,过尤不及。

3

自行购药,哪疼贴哪,方便省事?

一些患者为图方便、省事,常自行购买三伏贴在家贴敷。需要注意的是,贴敷治疗的疗效与药物和贴敷部位密切相关,与治疗腰腿痛的膏药不同,它不是“哪儿疼贴哪儿”,需要由医生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操作。

因此非专业人士不应自敷,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贴敷三伏贴。

三伏调养建议

三伏期间,还需预防湿热伤身和蚊虫叮咬,有两个窍门可以配合使用。

适当配合食用健脾养肺柔肝的粥品,如茯苓粥、赤小豆粥、山药粥等,饮用玫瑰大麦茶等,以起到助养脾胃、宣降肺气、舒畅肝气的作用。

配合佩戴中药驱蚊防疫香囊,香囊中的芳香药物有助于祛邪辟秽,醒脾疏肝。

文/中医科 何波琳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