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拟撤销31个专业:优化学科应该注意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4 07:18

日前,四川大学教务处将2024年度专业调整情况进行公示。经学院申报、学校组织专家论证、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校务会通过,2024年学校拟申报新专业1个,预备案专业5个,撤销专业31个。

一所大学同时撤销31个专业,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不少网友点赞四川大学下定决心撤销这么多本科专业,是对专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出路负责,也有人对如何保障被撤销专业的教师、学生的权利表示关切。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到,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近年来高校新增、撤销专业“动作大”是必然的。但社会舆论不应以新增、撤销专业的数量来评价优化学科专业的成效,而要关注高校新增、撤销专业,是否进行严密的论证,是否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专业不要追求速度,而要强调质量和特色。

从去年开始,我国高校进入了“学科专业密集调整期”。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当年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另外,共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这是具体落实此前的本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改革,加大优化调整力度。

在具体调整专业设置时,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高校新增专业,大多为舆论关注的“热门专业”,但这些“热门专业”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是否有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还需进一步深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498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9所高校成功备案或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是顺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高校不顾办学定位、办学条件,一哄而上举办这些热门专业,就会出现在有的学校这些专业办学质量缺乏保障,以及由于同一类专业招生规模大,社会需求跟不上而出现“热门变冷门”的问题。

分析我国高校近年来撤销最多的专业,大多是十多年前新增的“热门专业”,由于没有办出特色,学生就业并不如预期,于是被撤销。因此,在优化调整专业时,应转变追逐热门的专业观。

其次,部分高校新增或撤销专业,由行政领导与行政部门拍板,而没有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专业设置属于教育事务与学术事务,决定新增或撤销专业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条件进行严谨的论证。一个专业,哪怕再热,但举办这一专业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没有条件将其办出特色,学校应抵住诱惑,坚决不办。如此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办出每所学校的特色。

各高校应该利用此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的契机,推进学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专业设置的专业机制建设。另外,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定位看,实行通识教育的高校,要坚持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定位,发挥引领社会的作用。进行职业教育的高校则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专业,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这有利于让各高校在自身定位基础上办出特色和高水平,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