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话题 |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高校如何用好自主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07:24

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

去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做出部署,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2023年度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情况,表明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优化调整步伐。这既要发挥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引领作用,也要落实和扩大高校自主权,由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结合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办出本校的专业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增设24种新专业包括: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深化“四新”建设,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专业。

这体现了新增专业的国家战略导向、科技前沿导向、社会需求导向。高等学校办学要发挥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要密切跟踪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优化调整专业。但这是针对高等教育整体而言的,具体到各个学校,则需要从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出发,既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增设“热门”专业,也不能“一哄而下”,撤并舆论认为的“冷门”专业。

我国高校每年都会新增或撤销一批专业,对此,一些人认为新增的都是热门专业,撤并的都是冷门专业。其实不然。高校新增或撤并某一专业,主要要看适不适合本校,本校有无条件把这一专业办好。从今年高校新增和撤并专业的情况看,有的高校新增的专业,是其他高校撤并的专业,这说明,不能仅以专业的新增、撤并来判断专业的好坏、优劣。在新增专业时,如果盲目追求热门、时髦专业,就可能导致同类专业设置过多,人才培养供给超过社会需求,很快又被撤并的问题。

对于全新的专业,高校尤其要谨慎。从国家层面看,要考虑国家战略,以及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引导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而高校在设置新专业时,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严谨的论证。

我国已经赋予高校设置专业的自主权,高校新增专业,分别实行备案制或审批制,高校调整的专业如果为专业目录专业,只需备案即可。因此,这对高校用好自主权,设置适合本校的专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存在热门专业过热的问题。一些高校迎合了考生报考热门专业的需求,却在怎么保障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方面缺乏思考。

这也启示考生,选择大学专业不能盲目,不能喜“新”厌“旧”,而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情况,参考学校以往专业设置情况,对新增专业的专业实力、专业特色,以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考生的理性选择也可以促进高校重视专业内涵与特色建设,这也是我国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的最终目标所在。

文/冰启

编辑/崔毅飞

最新评论